本报讯 自2011年开始实行的国家棉花收储政策已成为削弱纺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政策或将生变。据卓创资讯透露,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开始研究讨论是否用直补替代棉花收储政策,以及如何减少政府对棉花价格的干预等问题。
在棉价经历了2010/2011年度的暴跌之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8部委联合启动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此,卓创资讯棉花行业分析师孙立武表示,国家连续启动无限量收储方案,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棉花市场,甚至在2012年度收储助推下,棉花价格出现4.4%的涨幅,但收储政策的过度单调使用,导致市场资源的供需节奏不均衡。收储间接拉大国内外棉价差,由于纺织企业的原料采购渠道主要是竞拍国储棉,导致国内纺企的出口竞争力及利润大幅回落。
业内人士认为,因为内外价格严重倒挂、进口棉花需配额,导致国内纺织服装企业压力很大。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流通分会会长夏令敏建议,棉花的生产和流通应该做到市场化,而不是靠收储和进口配额调节。对于棉农,则可仿照欧美国家实行直补政策。
对于后期直补政策执行,卓创资讯认为,会存在一定难度,但鉴于国内棉市的发展状况,2014年政策调整已经不可避免。另外,直补是稳定后期棉花生产非常重要的措施,但内地棉花种植分散,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新疆地区可以先试点。
(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