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与PPI双降再释经济疲软信号
本报讯 在外贸增速大幅回落之际,5月CPI和PPI的“双降”再度释放中国经济疲软的信号。不过专家指出,经历“去产能化”的阵痛是中国转型的必由之路,降息并非应对问题的首选之举。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9%,创近8个月新低。两项指标均低于市场预期。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CPI和PPI的再次“双降”预示着中国经济遭遇发展动力的挑战。
而这个挑战,在中国银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看来,主要是受到工业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在经济形势高涨时,产能过剩不会表现出来,但一旦经济放缓,当前的需求不足和此前过度投资扩张的弊病就会显现。
只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有所提高,5月同比增长了12.9%,相比之下,4月份的同比增幅为12.8%。但出口数据显示外需低迷。5月份中国外贸出口同比仅增长1%,增速较上月大幅回落13.7个百分点。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表示,PPI持续15个月下跌,且5月降幅进一步扩大,表明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情形严重。他解释称,此前一轮为提振经济做出的大规模投资,虽然在短期起到了拉动需求的作用,但当投资带来的供应增长问题显现出来后,产能过剩的矛盾就愈发突出,“所以用投资来扩大内需实际上是饮鸩止渴”。不过他也指出,目前中国CPI仍保持在2%之上,“还谈不上通缩风险”。
(钟华)
全国零售增速下滑5月仅增10.6%
本报讯 尽管金银珠宝类商品的销售额为5月零售业增速的贡献率达到了33.6%,但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增长仅为10.6%,较4月回落5.2个百分点,依然处于较缓慢的增长状态。
来自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5月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9.3%,虽然与4月105.1%的增幅相差甚远,但依然拉动了零售业绩的增长。扣除金银珠宝类商品,2013年5月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其他商品销售额仅同比增长8%。
不过,食品类和服装类商品的销售额较上月却有明显的回升。数据显示,食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2.2%,是年初以来首次增速超过10%,市场正逐渐摆脱禽流感对禽类消费的影响,慢慢恢复正常;服装销售额的增速为3%,较4月已有明显好转。
但家电销售表现一般,零售额同比增长3.2%,较上月增速下滑了近10个百分点,但大家电在节能政策即将到期以及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带动下,销售延续了年初以来的良好增长态势,增速明显高于整体水平。
从未来几个月来看,伴随着金银珠宝消费的减少,增速将回落,对消费增长的贡献也将逐渐下降,加之电商促销大战临近,线下零售企业服装、家电等商品销售将受到较大的冲击,整体销售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累实际增长12.1。
(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