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积极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的要求,为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走出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贡献一份农信力量。
智慧金融:金融服务的“合纵”与“连横”
“以后俺交电费可省事儿多了!”山东省高密市大牟家镇南斜沟村的七旬老人李京山拿着农信泰山卡说道。李京山指的是高密农村商业银行与供电公司合作推出的“银电POS村村通”终端设备,村民通过POS机就能交电费。据了解,“银电POS村村通”是该行结合本地金融消费习惯,探索推出的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创新金融产品之一。以农民自助服务终端、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三大项目为平台, 该行实施了农村地区“支付畅通工程”,广泛布放电子金融机具,辖内农民足不出村便可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汇款、查询、代理收费、口头挂失等金融业务。
诸城农村商业银行朱解支行的岳洪信带着最新的金融知识宣传册来到东山社区养貂农户董金燕的家,门口的狼狗见了他欢快地摇起了尾巴。董金燕笑着说,“岳行长经常来,跟俺是老交情了”。五六年前这里是个荒山穷村,在信用社信贷支持下乡亲们开始养貂,岳行长经常来村里走街串户了解信贷需求,还经常来介绍些养殖技术和防疫方法,减少了貂仔的病亡率。“等乡亲们日子过好了,岳行长又来宣传一些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啥的,正好俺们做买卖啥的能用得着,方便得很。喏,俺手机上的这个玩意还是他手把手教的。”她掏出手机简单地演示了一下手机支付。
既能将金融工具深入偏远乡村,又能因地制宜地提供多样化现代化金融服务。同样在纵向深入上,山东省农信社通过优化网点布局,不断提高现有金融服务覆盖地区服务的有效性及服务空白地区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率,把金融触角深入到农村最基层,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无缝对接”。在横向拓展上,相继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支付宝快捷支付、银联互联网支付、银联无卡支付、财付通一点通等电子支付渠道,并通过金融知识下乡等多样化方式做农民的金融顾问,使金融服务网络不断延伸。通过金融服务的“合纵”与“连横”,改善了农村的金融生态,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现代金融服务。
截至目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安装ATM4717台、农民自助服务终端12172台、助农取款POS机13.4万台, ATM乡镇覆盖率达97.8%,电子机具行政村覆盖率达95.86%;个人网银、企业网银、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用户分别达到:238.51万户、10.38万户、105.89万户、97.16万户,电子银行交易笔数达1845.82万笔,金额达8567.37亿元。
绿色金融:绿色产业“贷”出美丽中国
“这是我刚刚扩建的兰花养殖基地,前面是展示区,后面是技术研发室和培育基地,这都多亏了农商行给贷的180万贷款!”青州市黄楼镇千卉花卉合作社理事长单连娟说道。她原本对贷款缺少了解,不敢贷款,只有十几亩的养殖基地。经过青州农商行信贷员的多次上门讲解信贷政策,她才慢慢放开了胆。“在农商行的帮助下,我们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单连娟介绍,“在起步的时候,农商行工作人员还帮我们联系订单和客户,引导我们改进技术,提高兰花的质量和品相。现在我在青州已经有了70多亩的养殖基地。”
在当地农信社的扶持下,黄楼镇的花卉种植面积由原先的几百亩发展到2.1万亩,有30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广场,现已成为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经营基地以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的主会场。卢李、辛庄等18个花卉园区的4000多家花卉种植户组成万亩基地,构成了“点上现代化,面上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并发展成为当地的花卉旅游观光区。
山东省农信社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大力倡导集约、绿色、循环、低碳等先进模式和技术,创新担保方式及支持途径,推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促进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生产经营,保障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性。同时以绿色生态农业为跳板,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业,带动新型城镇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提升品牌效应。截至4月,山东省农信社已支持了6806个专业合作社发展,向专业合作社及10.6万社员发放贷款80.7亿元。
普惠金融:让农民贷出致富路
“池子村以前是个穷村,1996年那会以种小麦玉米为主,每户年收入才6000元左右。”潍坊昌乐县池子甜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连武回忆到,目前该合作社已拥有四百多亩现代化西瓜大棚。“1997年在信用社的信贷支持下,村民逐渐搞起了西瓜种植,但都是各种各的,小打小闹。”
2007年,池子村在信用社150万信贷资金支持下建起了占地四百多亩的池子甜瓜专业合作社,通过信用评定,为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核定了10-20万元的额度,利率优惠20%。加入合作社的52户农民不仅能拿到土地流转1200元/亩的租金,在合作社的包种包收包销售的管理模式下每年实现10-15万元的毛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2009年潍坊市委、市政府在山东省率先推行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当地政府利用“土地指标增减挂钩”政策启动了合村并举和旧村改造,前池子、后池子村合并为池子社区,和其他村民一样,李连武高兴之余还是为购买新房的大笔开销犯了愁:“虽然政府提供了优惠政策,但仅靠自己手头的钱,还是买不起新房。”
为此,昌乐农商行为了支持新社区建设,通过“乡村2+1”贷款对有购房需求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在利率和期限上提供优惠:还款期限为3年,贷款利率优惠30%。同年,潍坊市联社又在全辖适时推出了专门针对旧村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农建通”农村社区建设贷款和“新居乐”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贷款等一系列专项贷款业务,推动了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
从2009年开始,山东省启动了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程。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创新推出农民住房贷款,及时满足了农民市民化转型后的金融服务新需求。截至目前,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5028.6亿元,比年初增加336.3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468.6亿元,比年初增加32.2亿元,农户住房贷款16.8亿元,让2.6万农民住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