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 为期5天的2013春季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广州圆满闭幕。春季广州茶博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主办,广州茶文化促进会特别协办。据承办方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介绍,本届茶博会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350多家中外优质茶企参展。业内人士认为,无论是展览规模、商贸成效、传媒关注度、业界影响力等,春季广州茶博会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春茶展,中国茶市的“风向标”效应日益显著。首日入场专业观众近万人次,从参展到观展团体,广州茶博会的参与者都不断向专业化迈进。众多行业及大众媒体纷纷到场了解行业信息,捕捉茶市动向。
茶市消费回归理性
说春季广州茶博会是行业“风向标”,是因为行业的变化能够及时从展会上展现出来。从展会看,茶消费理性回归成为今年的显著特点。
据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介绍,今年预计我国春茶产量73万吨,同比增加8%。市场销售方面,近年来,广东茶叶年销售量在10万吨左右,市场流转量约在12万吨。今年受政策层面影响,高端礼品茶订单比去年减少一半以上,中低档价位茶受影响较小,总体来讲,消费回归理性。在茶叶消费方面,广东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产茶省,更是全国最大的茶叶消费大省,而广州、中山、东莞等珠三角城市,占据了全省茶叶消费的半壁江山。珠三角地区主要以红茶、黑茶和乌龙茶消费为主,特别是普洱茶,在本地区消费量和收藏量极大,占据了珠三角地区茶叶消费的主导地位。
25日,记者赶到展会现场时看到,会场人流稠密,“澜沧古茶”、“勐库戎氏”、“八角亭”等知名普洱茶的展位内设的茶座座无虚席,“茂圣”六堡茶、“怡清源”、“白沙溪”黑茶展位络绎不绝,“炎尧”藏茶也持续热卖。
“今年中等价位的300元到500元一片的普洱茶比较紧俏,有两种中等价位的生饼,26号已经全部售完。” 海湾茶业“老同志”发货处的王先生如此介绍。据“大益”开票人员介绍,中低档价位的普洱茶普遍畅销。绿茶中,“悠谷春”现场炒茶,观众排队抢购,“葛玄”绿茶中档的套装热卖。而“老记”大红袍的样品现场被抢购一空。红茶在最近每届春季广州茶博都很火爆,英德红茶“怡品茗”近年发展迅速,本届展会期间举办了“岭南茶文化论坛暨怡品茗新品发布会”,奥运冠军冼东妹助阵,无论是现场销售还是订单都超乎预期,祁红、滇红、斯里兰卡锡兰红茶等都备受欢迎。
茶具方面,记者发现,设计更新颖,更具创意的紫砂精品、老铁壶、铜壶、陶艺茶具等壶友更有兴趣,造型传统的茶具销售平稳。
市场前景依然乐观
作为上半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行业展会,如何为行业把脉,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是大会组委会遵循的宗旨之一。
5月23日下午,在广州琶洲中洲中心举办了主题为“2013广东茶业消费走势与市场展望”的中国茶业营销论坛,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广东省及各地茶协领导、茶博会各省知名展商、龙头企业代表及20多家媒体等业内人士近200人出席。论坛上,大家总结了广东茶业市场呈现的五大特点:一是茶叶批发市场全国最多,特别是广州最大、最多;二是市场经营的茶叶品种全国最多、最齐全;三是商铺最多,从业人员也最多;四是各种茶事活动,包括茶博会全国最多;五是茶叶消费量全国最多。
论坛上,行业精英对市场前景依然乐观。大家认为广东茶叶流通市场呈现出理性发展态势,各种茶类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本土茶和外省茶大约各占50%。以云南普洱茶、安化黑茶、武夷岩茶、正山小种红茶等为代表的外省茶,在珠三角地区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
在营销手段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传统的招经销商、开加盟店依然是重要的品牌推广营销模式;同时行业需要不断创新,二维码、电子商务、电商直销模式等将会越来越普及。营销手段的创新在展会现场也随处可见,跨界营销模式方兴未艾。
首设“茶皇盛荟”
市场再细分
本届茶博会有项新的尝试——首次设立了“茶皇盛荟”展区。幽雅的环境、悠扬的乐曲、精美的茶器、优雅的茶艺、顶级的茶品、稀世的珍味,在整个展会的布局中独树一帜。在“茶皇盛荟”展区,4天举行了11场品鉴专场,资深茶客品尝到了中国最顶级的好茶,也欣赏到了中国最好的限量版青花瓷清明上河图茶具以及来自的日本著名堂号清光堂和熏山工房的老铁壶。
据广州益武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广韬介绍:首次设立“茶皇盛荟”展区,初衷是还原茶文化本色,创造一种纯粹的饮茶氛围;同时也是针对市场细分再细分的趋势,满足少部分资深茶客的要求。潮州天羽茶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州工夫茶”传承人叶汉钟说,“茶皇盛荟”的氛围和我期待的清静环境十分契合;品鉴过多场“茶皇”的资深茶客肖女士认为,展会设立高端品鉴是个创举,对于资深茶客来说,是个好机会。她从来未曾在一个展会上停留这么多天,在此与众多资深行业人士交流很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