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沿江棉区面积单产双双下降
本报讯 5月以来,安徽沿江地区多发阴雨天气,且雨后气温迅速攀升,对移栽棉苗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目前沿江棉区棉苗高度在15—20厘米,每株有叶片8—10个。因阴雨和病虫害,叶片有损伤,棉苗较往年同期偏弱,预计今年棉花单产将较往年有所下降。
从工作人员走访的情况来看,今年安徽沿江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减幅约为20%,其中无为、宿松、望江、东至四个产棉大县表现尤为明显,已经很少能见到像前几年那样几百亩甚至千亩以上的连续棉田,不少棉田已经改为水田或者种植玉米、瓜果等其他经济作物。
(皖 文)
河北
棉苗生长超预期
本报讯 5月中下旬,河北省的冀东、冀中南地区天气晴好,对棉苗生长极为有利。截至5月24日,衡水地区棉苗平均高度15—20厘米,已长出5—6片叶子,棉农正在忙着定苗、除草和打农药防虫害。
沧州地区棉苗普遍高度在12—15厘米,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棉苗长四叶一心,棉农已完成补苗工作,正在忙于田间除草、防虫。保定地区较早种植棉苗25厘米左右,也有种植较晚棉苗刚刚两叶一心,株高在7—8厘米。邯郸地区棉苗平均株高在12厘米以上,显四叶一心,已完成了定苗补苗工作,暂未没发现常见病虫害发生。
但是近日天气阴沉,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之内有零星雷阵雨,目前棉农高度重视棉苗生长情况,时时关注虫害发生并及时预防。从棉苗生长的整体情况,基本超出之前棉农预期。因为受春寒影响,今年冀东及冀中南地区棉花播种时间推迟5—7天,棉农之前预期棉苗生长或不如往年,但从目前来看基本未受晚播影响,70%以上棉农对今年产量持乐观态度。“如果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亩产500斤左右。”沧州地区某棉农高兴地说,单产可能要比2012年增长170斤以上。
(冀 文)
河南新野
植棉面积大幅减少
本报讯 截至5月20日,河南新野麦套棉棉花移栽工作基本结束,棉花移栽成活率在98%以,棉株长势良好。经调查发现,2013年度河南新野植棉面积大幅下降,户均种植面积1亩左右,较去年减少2亩左右,整体种植面积减少一半以上,好多农户甚至不再种植棉花,改种杂粮作物。
从各农户了解到,虽然国家不断提高皮棉收储价格,但实际落到棉农手中的钱却越来越少,严重打击了棉农的种植积极性。去年当地棉农由于气候等各种原因,亩产不足400斤,籽棉企业收购价在4.4元/斤左右,收入1760元/亩,减去种子、农药、化肥和人工投入,收益不足200元/亩。而种植杂粮作物不仅收益能达到600元/亩,而且省时省力,棉农还能通过打零工补贴收入2000元左右。
(豫 文)
陕西大荔
植棉面积较去年小幅增加
本报讯 5月20—25日,陕西大荔监测站对辖区内的50户棉花监测点进行了新年度棉花种植面积调查。据调查情况看,当地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较2012年小幅增加。在调查的50户联系中,2012年总耕地面积429.5亩,实际种植棉花面积9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1.4%,本次调查总耕地面积426亩,2013年实际种植棉花94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2%。按照调查数据推算,大荔县2013年棉花种植面积13万亩左右,50户监测点中,较去年种植增加的11户、与去年持平的19户、20户不同程度较去年减少了种植面积。另据走访了解,2013年当地绝大部分棉农小规模植棉,产出棉花主要用于家庭自用,预计将投入市场交易者甚少。
2012年当地3级籽棉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8.1—8.2元,虽然达不到棉农的预期,但价格稳定,并且产量较2011年每亩增收籽棉50公斤左右,按去年当地收购均价每公斤7.96元计算,毛收入每亩2073元,减去去年物化投入每亩607元,亩净收入1466元。棉农表示,“只要政策能稳定,相信价格不会有大的变化,植棉就没有后顾之忧”。
(陕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