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以来,各地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五届六次理事会议精神和当地基层社发展实际,制定了本省基层供销合作社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基层社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基层社的组织创新、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基层社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先进做法,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为了深入地宣传报道这些优秀基层社,挖掘其办社理念和创新模式,从6月起本报和总社合作指导部联合开展了“基层社创新发展系列报道”,力争从不同的视角揭示新形势下基层社的发展规律和创建模式,并期望以点带面,为各地基层社改革发展提供一条示范之路,敬请关注。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供销合作社开展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基层社扎根农村,一头连着农民,另一头联系上级联社,这种上下贯通的组织属性,决定着新时期基层社应把组织创新发展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改革目标。立足于农村经济发展实际需求,拓宽为农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基层供销合作社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下辖18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165个基层社。自2011年以来,石家庄市社把建设新型基层社作为系统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推行基层社组织体制改革,并以此为突破口,希冀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基层社不适应农民增收致富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从而建设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联合社为主体、有较强服务能力的新型基层社。
在推行这场基层组织体制改革的实践中,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系统上下联动、精心部署、稳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2年底,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累计建成新型基层社222家,其中,新建型166个、改造型56个;发展社员总数33484名,完成全市所有乡镇基层组织体制改革任务。这其中,出现了许多典型做法、创新模式,如通过土地托管实体牵头组建的鹿泉市寺家庄镇供销合作社、以科技专家牵头组建的灵寿县狗台乡供销合作社等。这些不同类型、形式多样的新型基层社,可谓是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改革的“破冰之举”。石家庄市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之路,丰富和完善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理论体系,拓宽了供销合作社系统改革发展的思维视角,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土地托管合作社 “托”起新型基层社
河北省鹿泉市寺家庄供销合作社是一个典型的土地流转型合作社,发起人是鹿泉市联民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永峰。2011年12月,鹿泉市联民土地托管专业合作社联合绿鹿蔬菜专业合作社、谷家峪香椿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和吉利食品公司、金德伦生化科技公司、金桥投资咨询、三洋化肥公司、村两委干部及遍及15个村的综合服务社等,成立了鹿泉市寺家庄供销合作社,其中个人社员709人,团体社员50个,鹿泉市联民土地合作社理事长杜永峰任寺家庄镇供销合作社主任。新组建的供销合作社按照样板社的建设标准,从组织机构、章程、财务管理、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等方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新型基层社坚持市场运作、合作发展、依法运营、自负盈亏的原则,通过资产入股、利益联结、业务合作等形式,建立了成员和合作社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据鹿泉市寺家庄供销合作社杜永峰主任介绍,目前合作社提供三种土地流转服务方式。一种是按照部分农业服务项目、一事一收费的“半托型”土地服务,另一种是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年终定额分红的“全托型”土地服务;第三种方式是农户以土地入股参与合作社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均担的股份合作型土地服务。合作社吸收鹿泉市6个乡镇、元氏县3个乡近3万农户加入土地托管,托管面积12万亩,流转653户社员的土地2700亩,每亩流转费用800斤小麦。
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服务托管方式,把农民的土地托管过来,解决了农民不愿种地或无力种地的难题,形成了合作社提供优质服务、农民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
尽管土地托管合作社在全国其它地方也有,但像联民这样能给农民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并不多见。合作社的运营体系有“一站”、“二队”、“三方田”。“一站”指土地托管服务站,“二队”指的是农业技术服务队和劳务服务队两个队,“三方田”是县、乡、村示范田,用实际效果吸引农民入社。”杜永峰告诉记者。
合作社的劳务服务究竟包括哪些呢?杜永峰介绍说:“主要是农民没时间管理或一家管理不划算的那些农活,像农机作业、植保防治等。合作社把村里的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经过培训、指导,然后正式上岗开展劳务服务,既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能为农民做服务,一举两得。”记者看到,劳务服务队的工作人员身穿印有“联民土地合作社”字样的红色工作服,有中年人也有青年人,个个精神焕发。
在一家农业服务部,负责人刘滨海告诉记者,他是寺家庄镇东营北街村人,2010年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建起了农业服务部,从事农资销售以及为农户打药、除草等各项农事服务。由于合作社以团购批发价直接从国内外知名厂家采购种子、化肥、农药等,配送到服务部,质优价廉,因此很受村民欢迎。
合作社除了劳务服务队,还有技术服务。合作社与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组成专家顾问团,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诊断、病虫草害测报等技术服务。
借助于联民土地托管合作社的技术、农机服务、农资服务优势,新型基层社刚一出现,就展示出自身独特的组织优势。
合作社实行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了一座金色的桥梁。据了解,寺家庄镇供销合作社每年为农民提供近500余个就业岗位,让流转出土地的农民又有了新的增收途径。
“平时在外打工不是一年到头有活干,基本干上七八个月算是时间长的了。现在加入合作社成了长期工人,工资也有了保证。再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不用一到农忙就请假,没有了后顾之忧,每亩地还能净得800斤小麦、4亩地收入将近4000元,真正得到了实惠啊。”寺家庄镇东营东街村村民吴士仑对记者说。原来,吴士仑入社之前在石家庄市打工,2009年把自己的4亩耕地流转到合作社,并在社里上班。由于脑瓜灵活、勤奋上进,很快担任合作社销售部经理,年工资由在外打工时的两三万元增加到入社后的五万多元。
合作社还围绕社员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向上级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更多的行业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2012年,合作社筹资380万元发展养殖业,新建了年存栏5000只的生态养羊场,带动了周边农民养殖致富。
杜永峰介绍说,合作社利用流转的2600亩土地,投资300多万元,先后购置和建设了品种检验、质量检测、种苗繁育等基础设施,注册了“联民”、“钓鱼岛”等名优农副产品商标;合作社还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通过建设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引进现代农业新技术,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和产业化经营。目前,露地蔬菜栽培面积已达1536亩,仅土豆一项就370亩。
新型基层社显示出强大实力。寺家庄镇供销合作社成立以来,资金已由原来的7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70万元,年销售额由创办时的500万元增加到7200万元,固定资产近千万元,其中大型农业机械50台(套)。
记者观察
鹿泉市寺家庄镇供销合作社突出了土地流转的特色,拓展了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构建了遍布所有乡村的基层服务网络,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提高了供销合作社影响力。土地托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新形式,其前提是农民拥有土地的承包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从而实现生产流程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农业经营水平,有利于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增强农业竞争力。
但也应该看到,作为一种利益共享的组织载体,土地托管合作社如果与农户的利益联系不紧密,没有按照合作社原则向农户返还利润, 就会造成合作社的“孤立”,农民会对合作社失去信赖。因此,合作社应与农民保持一种相互平等互惠、相互依托的关系,建立与农民利益共享的分配机制。同时,还要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增强保险企业发展“土地托管”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从而有效规避“土地托管”的风险。
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土地托管合作社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当前应该加强政策、项目扶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在支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土地托管合作社的发展。同时要坚持农民自愿的原则,不能强迫农民托管土地,保护好农民的利益;要允许不同的托管形式长期并存,不能急于求成。
龙头企业做“龙头” 基层社顺势而上
王国强,是石家庄众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11年起他又多了一个头衔——藁城市南孟镇供销合作社主任。南孟基层社是石家庄市社在推行基层组织体制改革中的又一种形式:龙头企业带动型。
原来,藁城市南孟镇供销合作社是依托石家庄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众人食品公司,联合藁城市国泰化工有限公司、石家庄市众生源食品有限公司、广威农牧有限公司、藁城市春晖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及韩家洼放心农资超市等成员组建而成,总出资600万元,主要发展特色养殖、设施蔬菜种植和推进土地流转。
“2011年成立的藁城市南孟镇供销合作社,成为石家庄市没有基层社建制的乡镇而投资新建的供销合作社,具有体制新、设施新的优点。合作社综合服务设施项目总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共有三层结构,有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科技服务、社员培训等经营服务项目。”王国强说
在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记者看到黄瓜长势喜人,技术员正在棚里查看黄瓜生长情况。碰巧杜家庄的刘大妈在大棚里干活,“一天干活工资40块钱,我还有土地租金,一年一亩地600块,我这一年收入可以了。”刘大妈高兴地说。
王国强介绍说:“南孟镇供销合作社现在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新型蔬菜大棚86个,发展露地蔬菜2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6000多户,年助农收入4000多万元。”
开放办社,挑选社会能人或龙头企业按合作制的原则组建供销合作社,激发供销合作社的活力,这是石家庄市在基层组织体制改革中的一大创举。石家庄市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基层社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基层供销合作社“三种形式、四位一体”的改革发展模式。对此,石家庄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毕凤鸣向记者作了解释,三种形式即:重组、改造和提升。即空白乡镇抓重建、基础薄弱的抓改造、实力较强的抓提升。具体而言,针对没有基层社和基层社功能缺乏的166个乡镇以社会力量为主进行重建;有资产、业务、能发挥作用的55个乡镇供销合作社,在原基层社基础上改造建设;对那些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基层社,像正定城关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提升经营服务能力。
四位一体指的是“供销合作社社+合作组织及经济实体+村双委+社会能人”。对于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毕凤鸣主任说,“供销合作社是这次组织体制改革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作用最为重要,合作组织是主体,主要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类经济实体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也是新型供销合作社成立初期的主要经济支撑;而村双委则是新型基层社开展活动的重要组织者;社会能人包括专家学者、企业主、致富能人等。”
基层社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毕凤鸣说:“石家庄市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与农民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把基层社真正办成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成政府用得上、农民靠得住、经营服务好的新型农村基层合作组织。”
记者观察
通过石家庄市社的基层社改革实践,记者体会到,要真正建好基层社,首先,要把基层社组织体制改革纳入到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使供销合作社的基层组织建立在辖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之上,并与现有的乡镇区划重合。这是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与原有形态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根本区别。其次,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运用市场手段,融入社会资本,吸纳经营大户,引进农村能人,引进合作制理念,构建新型经营服务体系。最后,新型基层社的建设要在合作社《章程》的指导下进行,新型基层社对加入供销合作社的各类经济实体和合作经济组织要按《章程》规定进出,体现出“民办、民管、民享”的办社宗旨,通过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社的内涵应该是丰富和具体的,应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基层社:一方面,基层社要坚持合作制,因为基层社是群众性社团组织,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另一方面,基层社又必须坚持盈利性,是经营企业,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组织形式和利益实现形态。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建设,应从当地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因社制宜;通过多种形式对供销合作社进行重组、改造和培育,从而实现资本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功能多元化、多种力量共同参与办社的新格局,真正把基层供销合作社办成既符合作制原则又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这一方面,石家庄市先行先试,迈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科技型合作社 助力基层社成长
一走进灵寿县狗台乡供销合作社,记者立即被合作社宽敞整洁的培训教室所吸引。500平方米的大教室,足能容纳200人上课。“这里主要是以农民技术培训为主,我们从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聘请专家来给农民培训,传授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灵寿县供销合作社主任时兵江对记者说。
据了解,狗台乡供销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6月,该社是按照石家庄市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改革四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实体+村两委+供销合作社”的模式组建的。基层社主任安二祥原是河北省农业厅研究员,离休后回到家乡创办起了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带动乡亲致富。2012年,灵寿县社依托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冀乐食用菌专业社联合社等合作社重新建起了基层社,安二祥也被选为基层社主任。如今的狗台乡基层社成为以服务该乡食用菌、石材、养殖、种植四大产业为重点的专家服务型合作社,现有团体会员27个,个人社员445户,农民社员比例占92.8%。新型供销合作社组织对当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面达96%,辐射周围32个村。
“狗台乡供销合作社成立后,积极发展社员、建立供销网络,扩大了基层社的服务功能。先后有灵寿县农金合作社、河北沃地肥料公司、灵寿县玉泰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家企业和5个村的村委参与,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合作社理事单位和农民社员的参与,壮大了供销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和影响力。”安二祥介绍说。
聘请农业专家搞好技术指导服务,创新运营模式,是狗台乡供销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的独特表现。
“供销合作社成立之初,在灵寿县科协的支持下,建立了灵寿科普技术培训学校、灵寿县实用技术科普示范基地。先后聘请河北农大、农科院的12位专家作为技术顾问,常年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普及了科学种田技术。”灵寿县供销合作社主任时兵江告诉记者。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安二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人脉资源,与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合作社已建立起80亩的农业高科技园区,作为合作单位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基地,承担各级农业部门试验项目5个,建立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先后引进了各种农作物新品种23个。这些新品种通过示范展示、组织社员观摩,受到了社员的支持和认可,这也为供销合作社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记者问到供销合作社这个平台对农民的带动作用时,安二祥微笑着列举出一些数字:“我们利用农资放心店为社员提供各种优质化肥500吨,组织召开各种技术培训,参加人数1200余人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5200份。未来我们供销合作社将建设15个村级供销店,发展社员1000户以上,还要推行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组建万亩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说到狗台乡供销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安二祥信心百倍。
记者观察
采访途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狗台乡供销合作社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它是一个由专家牵头、科技支撑、以发展种养业为主的科技特色浓厚的新型基层供销合作社。像合作社组织农户发展食用菌基地标准化种植,以及培育新品种,并向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这些都体现出科技服务在合作社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像狗台乡供销合作社这种科技型的基层社,是联结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的纽带,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速度,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调查发现,科技型供销合作社在发展中也有“瓶颈”问题。首先,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由此导致基层社综合实力不强;其次,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具有其特殊性,如外部性强、周期性长、风险性高等,如果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单一,不能形成利益共享的社会化推广服务机制,势必影响到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
因此,对于此类基层社,应该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其发展新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延伸加工和流通,实行产加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主体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龙头企业的资金优势和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建立多主体共同开发合作的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