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在广东再次公布120批次镉大米超标检测结果后,多位消费者反映,市场销售的大米商品名类似产地名,容易让人误解。
有调查者在多家超市发现,一些大米包装袋上虽然写着泰国香米,但仔细看说明,才发现原料产地是佛山,“泰国香米”只是一个品种。还有一些泰国米的原料产地是泰国,封装产地是汕头,并不是原袋进口的。有的大米包装袋上写着东北大米,产地却是东莞。
此外同一品牌的大米也可能会有几处原料产地和封装产地,需要消费者自己查看包装上的代码才能知道确切产地。
而超市产品标签上的产地一栏并没有统一标准,有的标注原料产地,有的标注封装产地,有的标注企业所在地,还有的干脆直接空白。如果消费者想买真正的泰国进口米,还得自己多看几眼。
随着国内多处产地的大米纷纷“沦陷”,进口大米会不会走红呢?多家超市员工都表示因为价钱较贵,进口大米的销量并未明显增长。肉菜市场的米档则基本不卖进口米。
(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