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返乡创业的“金纽带”
安顺办事处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引领农民工返乡创业显实效
□ 本报记者 李 博 通讯员 周建斌 文/图

  图为镇宁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工人正在加工水晶玻璃饰品。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2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

  农民工作为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其生存和发展现状多年来一直为社会广泛关注。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安顺办事处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及党组织的建立,有力缓解了农民工输入地的社会矛盾,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同时,该中心依托金融服务纽带,有效带动和引导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承接产业结构转移和农民工输出地的城镇化建设均有着积极作用。


  “家门口创业,大山内创收”,一行醒目的红字后,传来的是厂房内机器的阵阵轰鸣声。

  走进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头戴口罩、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工人正在厂房内忙碌地加工着手中的水晶玻璃制品。

  2011年1月,镇宁县在军工企业五三〇厂原址上建设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通过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安顺办事处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在外设立的服务网点,引导有技术的农民工返乡创业。

  截至2013年5月 ,累计入驻镇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加工户达75户、农民工350余人。2012年创业园实现年产值3亿余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25000余元。

  依托金融平台 引导返乡创业

  安顺市有外出农民工50多万人,每年务工收入达50多亿元,是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06年,贵州省联社安顺办事处开始派出工作人员外出为农民工提供金融服务。2008年,成立“安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先后派出60余人到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市成立驻外“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为广大安顺籍农民工提供金融、维权、帮扶及引导返乡创业等方面的服务。

  “在外务工,我们很难在当地获得信贷支持,而通过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我们得以在家乡获得贷款。”一位曾在浙江省浦江县从事玻璃水晶加工的农民工如是说道。

  近年来,在掌握了技术和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不少之前在外打工的农民选择回乡创业,自己当上了老板。

  “这种120个平面的圆形水晶灯饰球,成本价为0.32元,售价可达0.85元左右,每个工人一天可创造130-150元的收益。”镇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的工作人员一边拿着水晶灯饰球,一边向参观代表介绍着。

  在园内尚品水晶玻璃制品厂门外,一张“创业示范户联系领导明示牌”悬挂门前,联系领导一栏上醒目地写着县委书记陈洪宛的名字。

  尚品水晶负责人席培云告诉记者:“2011年10月,县委书记陈洪宛主动找到我,跟我谈了规划、生产、销售渠道等方面的想法,并主动为我担保了20万元贷款,这在我返乡创业初期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着实帮了我大忙。”

  为切实解决返乡农民工创业面临的融资难题,安顺办事处还为农民工量身打造了“返乡创业贷款”等信贷产品,建立各项管理制度23项,在扶持创业过程中,镇宁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为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累计达800余万元。

  截至2012年末,安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累计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达19094户,支持创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9个,办理返乡创业贷款15574笔,金额3.97亿元,支持返乡人员发展小企业4209户,带动就业人数10.39万人。

  拓展党建平台 发挥堡垒作用

  2009年,安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开始探索成立党支部管理、教育、服务外出农民工党员,并于2011年1月在安顺市委、贵州省联社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安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党委,逐步探索出依托金融服务平台,深化农民工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有效联系、管理和服务了广大农民工。

  在5月28日召开的“全省农民工党建工作交流会”上,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王黎明说道,“农村信用社是党委、政府联系服务农民朋友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党建工作,农村信用社责无旁贷,使命光荣。外出务工的农民也是我们潜在的客户,他们的手中掌握着一定资金,我们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政治效益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近年来,安顺办事处依托“服务跟着农民走”,存贷业务大幅增长。实践证明,农信社是做好农民工党建工作的有效平台,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不但和社会同向同步,更是企业发展壮大有效途径。

  “我们先后在北京、广东东莞、福建泉州、浙江浦江、慈溪、镇宁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等农民工聚集地建立了两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整合了12个驻外党组织,建立党小组21个”。安顺办事处主任、党委书记胡良品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安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还首创了“三建三创三培养”的管理模式,即“三建”:建组织、强联系,建台账、强基础,建机制、强服务;“三创”:创活动载体、情系农民工,创服务载体、温暖农民工,创保障机制、关爱农民工;“三培”:培养党员促带动,培养干部助发展,培养能人助改革。

  通过这一模式,各驻外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党组织不仅实现了对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的动态管理,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拉近与农民工的距离和联系,为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当上了“维权顾问”,成为了其解决工作、生活等困难的有效帮手。

  此外,安顺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依托培养工作开展,积极拉动了农民工向党组织靠拢,发掘有能力的农民工长期跟踪、管理、培养,使之成为能够带头致富的能人,并引导外地返乡创业,带领当地群众致富。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