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5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瑞自贸协定有望7月签署 960种农产品出口瑞士将实现零关税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在瑞士伯尔尼签署了关于《结束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谅解备忘录》,标志着双方自2010年启动的自贸区谈判基本尘埃落定,离协定签署和批准实施仅一步之遥。5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

  零关税比例高 涉及新规则

  俞建华表示,中国瑞士自贸谈判内容、结果互利双赢。中瑞自贸协定是近些年中国对外达成的水平最高、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

  从市场准入方面看,协定的零关税比例高。瑞士同意对中国出口瑞士99.7%的贸易量实行零关税,而且没有任何过渡期;剩余0.3%中还有0.29%是部分降税。工业品方面,瑞士承诺自协议生效之日起,中国对瑞士出口的所有工业品实行零关税。农业方面,瑞士对我960种农产品实施零关税,涉及到我对瑞士农产品出口的76%以上;403种农产品对我部分降税。同时,我国也作出一些开放承诺。总体上来说,84%的产品进口量对瑞士实施零关税,其中67%同意在协议生效之日起实施零关税。

  服务贸易方面,瑞士在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的受理发放方面首次同意规定办理时限,同意与中方进行中医药合作对话,并在旅游、翻译等领域做出进一步开放承诺,还在具有优势的钟表产业方面同意与我国在开设钟表培训学校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

  除了货物与服务贸易外,中瑞自贸协定还涉及一系列新规则,例如环境、劳工与就业合作、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信息交流、竞争等等。这些都是当前国际经贸谈判中热议的规则,并没有国际统一标准。中瑞双方对这些规则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进行磋商,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为我们参与区域和全球上述规则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现代农业交流合作大有可为

  访问期间,李克强参观了位于瑞士苏黎世市郊的古尔登贝格家庭农庄。在瑞士联邦委员兼经济部长施奈德·阿曼的陪同下,李克强参观了农庄奶牛养殖棚、奶牛生产设备和果品加工作坊,询问农庄的养殖、种植品种和生产经营情况。当得知农庄只有6个人经营时,李克强说,农牧业要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就要走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路子,采用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大方向。

  在与主人和当地官员的交流中,李克强指出,瑞士是一个农牧业发达的国家,注重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这是农业的生命。中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国当前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其中关键就是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确保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瑞士拥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和先进技术,中国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双方互补性强,完全可以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掘潜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意义非同一般”

  中瑞自贸区谈判是李克强总理近期访问瑞士议程中的核心内容。李克强抵达瑞士当天就在《新苏黎世报》发表署名文章,其中写道:“2010年我访问瑞士时,双方一致同意加快建立自贸区的准备工作。三年多来,两国的相关部门一直紧锣密鼓地推进谈判,进行了九轮并最终结束了谈判。迈出这一步,瑞士将成为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中首个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国家,其意义非同一般。”

  据悉,中国目前是瑞士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瑞士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七大贸易伙伴和第六大外资来源国。2012年中瑞双边贸易额为263亿美元。中国和瑞士虽然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增长方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但这些差异本身也给合作带来了机会。“高度互补”是双方经贸合作的关键词。

  瑞士专家和媒体普遍认为,瑞士的医药化工、机械、钟表制造、食品生产以及旅游业等行业将从与中国的自贸协定中受益。前瑞士驻世界贸易组织大使、瑞士外交部特别顾问卢齐乌斯·瓦塞沙表示,中瑞自贸协定,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将瑞士作为发展与其他欧洲国家经贸关系“实验室”的机会。

  正如李克强总理5月24日在瑞士金融界人士午餐会上演讲时指出,中瑞自贸协定成果丰富。这是一个高水平、内容广泛的协定。中瑞自贸区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中瑞两国。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区,对深化中瑞合作是重大利好,对发展中欧关系是重大利好,对世界各国也会产生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本报综合报道)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