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国务院机关、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审计署,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严禁中央和国家机关使用“特供”“专供”等标识。这无疑是“国八条”之后又一廉洁、清政举措。对爱用“特供”“专供”搞营销的重灾区茶行业来说,可谓釜底抽薪,猛击一掌。
为什么五部门对一个小小的“特供”用语如此大动干戈?通知开宗明义就讲要“充分认识其危害”——“特供”、“专供”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的形象。在此,我们很有必要挖挖“特供”的根子,以彻底清除这种落后的观念与行为。
从秦始皇算起,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以唐代为标志,贡茶的出现也已超过千年。贡品、贡茶所代表的既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封建经济制度。今天的“特供”“专供”其实就是当今的“贡品”,是封建遗风与落后商业结合的怪胎。它以奴性做底,以特权为掩护,以谋取非市场化的优势为目的,最终获取不正当的利益。
在没有帝王的时代,非要把自己打扮成获得某种权利青睐的消费品,不是奴性是什么?一旦获得了某种专特旗号,便拿来靠唤醒残存在国人心底的封建记忆招摇撞骗。因此它注定要走一条逆公开、逆公平、逆竞争的路子,也必然会滋生腐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进而败坏世风人心。近几年“特供”、“专供”大有泛滥之势,成为对市场经济的反动和倒退,因此,通知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切中时弊;除严禁这种行为外,通知还提出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重要会议活动和场所此类违规行为要严格审查和追究责任,可见意在根除。
屋漏在下,止之在上。“特供”、“专供”现象也说明政府和权力机构职能转变的任重道远。当年的苏联,专享“特供”、“专供”的特权阶层是失去民心、导致国家分崩离析的重要因素。如今,新一届政府在这方面的新政新风,是吸取了苏联教训的明智之举。我们茶行业、茶企业也必须认清时代潮流和方向,塑现代头脑,行现代营销,建现代企业,谋正当利益,获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