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5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棉农种棉热情减退 直补或解棉花“死结”


  眼下正值种棉季节,然而,在浙江一些传统产棉地,棉农们的种植热情却在逐渐消退。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棉农章银珠表示:今年不打算再种棉花了,十多亩承包地准备改种其他作物。据销售的种子量测算,浙江省今年棉花播种面积较去年减少3.62万亩,减幅11.6%,且棉区逐渐缩小到黄土丘陵、河滩沙地(盐碱地)等土壤质量相对较差的区域。

  不仅浙江,全国著名的产棉地,也有不少农民不愿再种棉花。山东临清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和山东省棉花出口基地,但如今原有的棉田已被大片玉米地所取代。据统计,2012年山东省棉花种植面积为1020万亩,同比下降9.6%;安徽省去年棉花种植面积约470万亩左右,同比减少12.14%,其中皖北部分原有主产县市已不再种棉花。中国棉花协会近日调查显示,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持续下降,2012年全国棉花实播面积为7178.7万亩,降幅达9.6%;今年棉花面积预计降至6818万亩,创下10年来最低纪录。

  农民为啥不愿再种棉?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种棉相对收益在下降。尽管国家连续两年出台收储政策,保证了农民棉花种植收益,但是由于粮食最低价在提高,棉花整体比价在下降,种棉效益只有种粮的1/4,很难维系农民的种棉热情。其次,棉花伺候起来难,打药、整枝、采摘季节较长,管理技术要求高,费力费时,投入成本大,抗灾能力弱,市场棉价起伏不定,风险较大。因此,在比较效益下,不少棉农改种水稻、玉米或者其他经济作物。

  “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种盛开在田间、给人类带来温暖的雪白之花,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既是保供给的重要物资,也是纺织企业重要的原料来源。如今,中国棉花告急,加大对棉农的扶持势在必行。业内人士普遍反映,目前,种粮一亩地国家能补贴130多元,而种棉花仅15元补贴,显然不尽合理。如能参照水稻补贴政策,给予棉花相应待遇,那农民种棉热情自然提高。同时,还应提高种棉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水平,推广抗虫棉等优良品种、简化种棉技术,减少物化投入,推行棉田间(套)种模式,不断提高种棉的质量和效益,让棉农也不吃亏、有赚头、得实惠。

  直补或解棉花“死结” 

  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外棉价长期严重倒挂最终将危及棉农利益,建议调整我国棉花收储政策,并对棉农实行直补,保障种棉积极性。

  “希望棉花能享受跟粮食一样的补贴待遇,给予农民直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表示,加大对棉农的补贴力度,最好能够实现对棉农直补,从制度设计上保护棉农利益。

  中国棉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芳对于棉农直补也持支持态度。她表示:“我们也提了很多的政策建议,2012年我们给国务院写了两个报告,提了五项政策,其中包括能否给棉农直补。”

  “我希望能有这个政策,因为现在种棉基本没什么收益。”山东棉农刘绪森表示,棉农直补如果能像粮食直补的话,能够保障棉农利益,同时也能提高种棉的积极性。

  河南一家纺织企业刘经理也对记者说:“如果实现棉农直补,对于我们纺织企业来说或许能缓解我们的压力。”

  不少棉纺企业也建议实行科研机构和工业合作,向种棉大户或地区定向提供优质棉种,纺企按市场价定向收购,既用科技手段保护了棉农的利益,又保证了工业用棉的稳定,打开了如何补贴棉农的另一个思路。

  实际上,提出棉农补贴政策的呼声不仅仅是这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卞志良、王树理、刘大钧等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提高棉花临时收储价格和完善种棉补贴政策的建议》,建议国家继续实施棉花收储政策,尽快在新棉播种前提高当年棉花临时收储价格,以调动棉农植棉积极性。参照粮食直补政策办法,尽快建立棉花直补机制。按照补贴不低于100元/亩标准,实施对种棉农民直接补贴,以稳定棉花种植面积,保持国内棉花自给率。

  提倡棉农直补政策的还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在2013年全国政协提案建议,试点棉花种植直补政策。加快研究并试点实施棉花种植直接补贴政策,改进现行的临时收储价格确定机制,在增加农民直接收益的同时,发挥市场对国内棉价的调节作用,激励棉农种植优质棉花,提升棉花品质,并为纺织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摘编自《中国纺织服装周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