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5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夏普“漂流”记
——天津市供销合作社构筑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调查
岳付玉

  家住天津市南开区的小学生姜乐乐想知道家里淘汰的老夏普电视机将一路“漂流”到哪里。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这台笨重的老夏普电视被一位穿着“绿天使”马甲的工作人员以50元的价钱给收走了。它的下一站是西青潘家楼分拣处理中心。在这个目前天津最大的废纸、废家电集散地,老夏普邂逅了各种“缺胳膊少腿”的老家电。据说,这里年加工处理废纸23万吨、集散废家电42万台。

  在分拣中心稍作逗留,老夏普电视就被带到了此行的终点站——静海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这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废旧商品回收加工利用集散中心。老夏普被送抵园区里的废家电拆解中心。通过加工处理,它被分离提炼出了玻璃、塑料、铁及稀贵金属等工业再利用原材料,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一倍以上。至此,老夏普“脱胎换骨”实现了华丽变身。

  据介绍,子牙基地的这个废家电拆解中心自2010年4月试运营以来,已累计回收拆解废家电近100万台。仅2012年拆解总量就达到32万台,产生可利用废铁4780吨、废铜1150吨、废铝305吨、其他金属35吨、塑料3295吨、玻璃2680吨,为钢铁生产企业提供了150万吨的废钢炉料,为社会节约铁矿石450万吨、减少矿石开采3000万吨、节约标准煤150万吨、减少污水排放228万吨、减少烟粉尘排放129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322吨……这些让人眼花缭乱又怦然心动的数字,着实让人感受到了循环经济的非凡魅力。而这也是天津市供销合作社的功劳,他们潜心抒写“大文章”,精心组建一大基地、两张网络、四个交易市场、五家龙头企业,共同搭建起集回收、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2012年实现废旧商品营销总额93.9亿元,比2007年34.13亿元增长175%,5年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在循环经济领域树起一座标杆。

  站在循环经济的高度

  立体发展 产业延伸

  站在循环经济的高度上创新思维,确定了“打造立体发展、延伸产业链条”的新思路,天津市社把目标锁定在培育产业带动龙头、建设集散基地上。2008年,他们抓住政府推进静海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园区购置了近一平方公里土地,并经过2009年至今的不懈努力,在子牙基地已累计投入10多亿元,废家电、废七类、报废机动车等企业已初具规模,均形成天津最大的专业处理中心。特别是占地760亩、总投资达28亿元的废塑料产业园,一期工程的24条生产线已于4月中旬投产运营,预计到6月底96条生产线将全面建成投产,今年有望加工处理废塑料20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创利4亿元。目前,子牙基地已成为北方最大的废旧商品回收加工利用集散中心。

  一大基地已上轨道,两大网络也在发展中。天津市社深知回收网络是整个回收利用体系的基础载体和发展支撑,自2004年开始启动了净化回收市场、再造社区网络工程,目前已形成以回收站点、流动车辆为基础,连接分拣中心,对接龙头企业,基本覆盖城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回收网络。“绿天使”也成为社区回收的知名品牌。而市社编织的另一张网是电子信息网络。从2011年开始着手建设市、区县、基层三级废旧商品经营信息网站,营造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以电子网络支撑实体发展的现代经营格局。目前已建成各级网站47个,实现了对全市行业企业的全覆盖。高效率、广覆盖的回收网络将全市70%以上的废旧商品收入其中。

  此外,这几年,市社陆续培育的四大交易市场也成为整个回收利用体系的重要节点。改造建成的华合废钢炉料交易市场成了产业集聚市场。自2007年5月建成运营后,把天津市30多家经营废钢的中小企业吸引入场,2012年供销商社经营废钢总量达到90万吨,营销规模达到26亿元。从2007年开始先后建立的红桥区刘家房子、静海县玉发、塘沽滨海等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主要从事旧钢材、旧电机、旧家电等交易。特别是其中占地150亩的静海玉发旧物市场,自2011年建成运营以来,已吸纳360多家商户入驻,2012年交易量达到4.3万吨。分拣加工集散市场在西青、津南、静海等地建立了10个区域性分拣中心,加速了废旧商品流转,促进了产业规模扩大。钢材集散市场同样积极打造产品多元、新废一体的经营格局。北方不锈钢市场,在经营不锈废钢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以不锈钢材为主的金属材料交易市场,2012年交易额达到17.7亿元。此外,坐落在武清区、占地330亩正在兴建的中储鹏达钢材交易市场预计年钢材交易量可达30万吨以上。  

  在壮大回收利用体系的过程中,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五大龙头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带动产业链延伸、升级的骨干支柱。供销商社、绿天使公司、英驰集团、红桥物回和河西物回,5家企业的年经营规模都超过了16亿元,其中供销商社、英驰集团经营规模更是达到了30亿元。与此同时,华鑫达、国联、天合南希等一批新的经营龙头也迅速崛起,其中国联公司已建起了报废机动车的完整产业链条,预计今年回收拆解机动车总量可达2.5万辆。 

  一大基地,两张网络,四个交易市场,五家龙头企业,共同搭建起集回收、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天津市社在创新求变中完成了规模扩张和产业升级,实现了发展方式的质的飞跃。 

  六大产业声名远扬 

  废旧生意做到国外 

  天津市社把做强产业作为打造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的根本目的。目前,废钢炉料、废塑料、废家电、报废机动车、废七类、废纸等六大专业产业链条,已成为废旧商品经营体系中的主体,每个产业的经营规模和知名度,在天津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到2012年底,六大产业经营总量达到了186万吨,销售额达到了65亿元,均占全市废旧商品经营总量的近70%。其中,废钢炉料已与天津乃至全国一些大型钢铁生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原材料供应的重要力量;废塑料产业园全部竣工投产后,年回收利用废塑料可达50万吨,加工产品销售额可达50亿元,其加工处理能力和生产经营规模将居全国同行业前列。 

  从传统购销向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转变,从自我经营向敞开社门多方合作转变,从国内市场向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转变……得益于创新求变,天津市社驰骋的疆域越来越广阔,他们甚至把废旧商品生意做到了国外。2012年,他们进口废塑料、废七类、废纸等达到了1.5万吨,保证了项目加工生产的原料需求。红桥公司生产的异型钢管,销往俄罗斯、韩国、新西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他们还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废旧商品经营的全资公司,建立了废旧商品集散加工基地,形成了进出口业务的重要中转平台。 

  通过打造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天津市社在循环经济领域开辟出一片令人惊艳的新天地,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对废旧商品的集中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废物、废气、废液等有害物质的排放,有效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改善;节约了能源,提高了再利用率,实现了“再生资源、资源再生,生生不息;循环经济、经济循环,环环有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