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更加注重服务‘三农’,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和队伍建设,推动全省农信系统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梦是民族之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各行各业各地区和每个人的梦汇聚起来就构成了中国梦。”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鄢一忠告诉记者,福建农信人的梦想是建设“客户满意、股东满意、员工满意,基业长青、受人尊重的现代化金融机构”。
福建省联社成立八年来,带领福建农信一路高歌猛进,目前福建全省共有42家县农信社、农商银行存款市场份额位居当地第一,占县域的72%;九个设区市已有五个设区市市场份额为当地第一。
达亦思变,变则通久。
“我们将更加注重服务‘三农’,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和队伍建设,推动全省农信系统又好又快发展。”鄢一忠说。
以上述思路为指引,福建农信迎接挑战、转型发展的步伐越发稳健。
“农信事业是成人达己的事业。”
普惠金融 成人达己
“农信事业是成人达己的事业。”福建省联社理事长鄢一忠说。福建农信的“服务‘三农’、造福民生、奉献社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还促进了机构自身的快速发展,促成了员工价值的实现。
“成人达己”,以福建农信2005年改革形成的二级法人体制为根基。
在鄢一忠看来,这一体制的优势体现在“小法人、大系统的优势互补”。 “小法人即全省67家行社以县、市为法人,自主经营、决策链短,贴近市场、员工持股、税收缴纳主要在当地,地方政府更关心支持,这是小法人的优势。”
另一方面,作为省级平台的省联社,则在科技建设、产品研发、制度规范、资金清算、战略指导、政策协调、品牌建设、统一宣传等方面集合全省的财力、物力、人力办大事,从而实现了优势互补。
正是这种优势互补,激发了福建农信的发展动力。
八年以来,福建农信资产总额由517亿元上升到3665亿元,增幅达609%;各项存款从515亿元上升到2834亿元,增幅达450%,市场份额从8.5%上升到10.83%,存款增幅高于银行业平均增幅118个百分点,其中2011、2012年连续两年实现存款增量和市场份额增幅位居全省银行业第一。
而福建农信的各项贷款余额也从368亿元上升到1798亿元,增幅达389%;其中,涉农贷款占比达78.3%,高出全国农信系统平均值10个百分点,高于福建省银行业46.3个百分点。
在一系列数字背后,是福建农信人不懈的努力,和农户、创业者、中小企业主的笑脸。
在三明,林权抵押贷款助力林农盘活“绿色沉睡资产”;在晋江,“信用船”贷款帮助渔民走上致富之路;在漳浦,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有效解决了漳浦海水养殖抵押难、融资难问题;在厦门,企业联保贷款的发放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的局面;在安溪,“茶三通”贷款满足了茶叶种植、生产、经销产业链的融资需求……
各类因地制宜的创新,驱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更让鄢一忠感到欣慰的是,福建农信带来的社会效益。
该省农信系统独家向5.5万户家庭提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授信额度达10亿元;先后免费为农民代发种粮补贴、油价补贴、库区移民补贴、农村低保金等各类民生业务300多亿元,发放1000多万张社保卡,覆盖了全省三分之二的县域。
与此同时,福建农信的形象持续改观。
通过近几年统一网点装修改造、统一品牌策划、统一宣传、统一服务等活动,加之福建农信实力提升、质量提高、科技强化、服务优化,队伍素质、精神面貌大大改观,农信社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吸引了广大大学毕业生的踊跃报考。
“近几年农信系统招工每年报名的大学生都超过1万人,报名人数与岗位之比屡创新高, 2013年度新员工招聘报名与岗位之比高达23∶1。”成人达己的农信事业,让鄢一忠颇感自豪。
“‘新四化’建设是农信社发展的新机遇,福建农信要主动抢抓机遇。”
达亦思变 变则通久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鄢一忠认为,“新四化”建设是农信社发展的新机遇,“福建农信要主动抢抓机遇。”
在他看来,对接“新四化”建设,福建农信系统有“五大优势”:一是网点最多的优势。在福建省,农信社1861个网点占所有银行网点的三分之一强,在县域以下,农信社网点占一半左右,实现网点乡镇全覆盖。二是小法人、大系统的优势。三是税费主要在当地缴交,更容易得到当地党委、政府支持的优势。四是股权纽带优势。好企业、好客户持股,可以稳定优质客户群、员工持股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五是经营资金充裕的优势。
而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中最大的问题是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明显,其特征之一便是农村居民很难享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便捷的金融服务,新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均等化金融服务。
“以往,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城乡,村一级农民要取钱,近的坐车要十几分钟,个别边远山区的村民要跑一两个小时山路,才能取到钱,路途奔波,耗费时间、金钱,惠民政策多少被打了折扣,可谓‘惠民但不便民’。”鄢一忠说。
福建农信系统小额支付便民点的设立,使“惠民又便民”得以实现。目前,福建农信已在全省超过80%的自然村布设1万多个小额支付便民点,通过布设ATM、存取款一体机、POS机具以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措施基本实现了金融服务乡村全覆盖,电子替代率达59.03%,位居全国农信系统前列。
“今年是全省农信社、农商银行的电子银行建设年,农信系统将通过分层次推动、多形式推进、有步骤推行,推进开展电子银行建设年活动,借助手机、网络、电话等渠道开发现代金融产品,使广大客户轻松便捷享受现代金融服务。”鄢一忠介绍。
在提升硬件服务设施覆盖面的同时,福建农信还将稳步推广股权质押、保单质押、商标质押、仓单质押、存货抵押等业务,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土地、农村住房抵押、农业设施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方式,促进农村资金融通。
“为对接新的经济形势,福建农信将结合当地特色,着眼于福建‘山、海、台’三大特点,按照‘快出产品、出好产品、推好产品、用好产品’的要求,细分客户需求,挖掘潜力,整合现有优势、特色产品,推陈出新,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在鄢一忠看来,以变应变,是福建农信的发展之道。
在不断思变、求变的进程中,福建农信站上了新的发展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