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标准门”爆发至今,不论整个事件背后是否有黑幕,不论农夫山泉赢得了多少同情,真实而残酷的结果是:农夫山泉已然失去北京桶装水市场,经济利益和企业声誉双双受损。这样的危机公关,你能够认为它是成功的吗?
对于农夫山泉在“标准门”事件中的危机公关,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和反思。
首先,对于“产品执行标准为浙江地方标准而非更严格的国家标准”这一最核心的问题,农夫山泉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回顾农夫山泉的整个应对过程,对于“产品执行标准为浙江地方标准而非更严格的国家标准”这一最核心的问题,农夫山泉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反倒是大谈阴谋论、实际执行标准、出厂水质等。
其实在整个行业产品标准比较混乱大背景下,在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农夫山泉承诺今后用国标替代地方标准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农夫山泉甚至可以借此机会推出更为严格的企业标准。
但是很可惜,农夫山泉一直避而不谈,这也可能是引发媒体一系列跟进报道的触点之一。
其次,危机公关的首要目的是及时止损和最大限度降低损失,而不是探求所谓“真相”。常说危机公关要告知真相,但更要记住:危机公关的首要目的是及时止损和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及时止损,缓和事情进程,为处理危机赢得时间和空间才是王道。那些一味坚持立场,或是打着所谓探求“真相”旗号的行为,都是极其错误且十分危险的。
企业必须要明白,媒体的操守,竞争对手的攻击,各种利益的角力,这些肯定都会不同程度的存在,但是在没有有力证据可以打倒对手的情况下,隐忍然后专注于问题本身的解决才是最好的选择。
企业在意的是市场,是长远的利益,而一味探寻所谓“真相”,习惯性质疑“动机”,盲目牵扯太多事情,把问题复杂化,是不理性的意气用事,对危机中的企业非常不利。
第三,“前期不理不睬,后期用力过猛”,这是知名网络评论人五岳散人对农夫山泉在此次事件中表现的点评,我觉得很贴切。在危机公关中,第一时间给予准确回应几乎是铁律。而农夫山泉在前期的反应实在是乏善可陈,联想到最近几年,农夫山泉对各种“水源门”的冷淡处理,似乎不理不睬是其一贯传统。
在后期,农夫山泉态度大变,各种指责、质疑、广告,以致天价诉讼、宣布永久退出北京桶装水市场等举动明显缺少章法,乱打一通。
如此公关危机,是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