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5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拓展移动支付蓝海应“避险而行”

□ 本报记者 张新若

  移动支付业务的兴起,无疑是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填补与延伸。然而,由于移动支付产业尚处在发展初期,阻碍其进一步普及、发展的最大瓶颈莫过于安全问题。

  在餐厅吃完饭,拿出手机“摇一摇”,餐厅账号就会自动识别到手机上,消费者在手机客户端输入支付金额即可进行付款。如今,这一情景不再只是发生在科幻电影里,而正频频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移动支付业务已经覆盖到生活的诸多方面。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猛,交易规模接近650亿元。2012年,在全球有超过2.12亿人会使用某种形式的移动支付服务。业内人士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到2016年交易额将达6170亿美元。

  移动支付业务的兴起,无疑是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填补与延伸。然而,由于移动支付产业尚处在发展初期,阻碍其进一步普及、发展的最大瓶颈莫过于安全问题。

  首先,银行认为客户的操作风险是移动支付的一大隐患。虽然移动支付的安全措施一再升级,但银行方面的担忧不无道理。

  客户操作风险之一,在于目前较高的手机丢失率使得移动支付存在风险隐患。

  对此,建行、招行等客服热线作出提醒,智能手机应设置开机密码,一旦遗失,最重要的就是冻结网银功能,其中的账号、密码才不会被盗。

  此外,交行还推出了手机银行密码保险,只要客户花1元钱购买保险,一旦出现密码被盗,可按照保险合约赔偿。

  客户操作风险之二,在于手机易中病毒。

  尽管各家银行均在探索移动支付业务的最优风险防控措施,但手机病毒依然是用户支付安全在软件层面的主要威胁。

  据悉,目前手机病毒已具备通过监听键盘记录和拦截篡改网络数据包来窃取用户支付账户密码等能力,还可以通过模拟按键来模拟用户操作以达到恶意消费或转账的目的。

  对此,手机网络安全专家指出,银行应督促手机银行用户养成安全习惯:一是在开通手机银行时,一定要确认签约绑定的是自己的手机;二是密码、账号妥善保管,不外泄;三是及时清除手机内存中临时存储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要随意开启不明来历的短信或彩信,对可疑短信或彩信应立即删除,每次使用完手机银行后,一定要安全退出。 

  其次,银行自身可能产生的风险同样值得注意。

  “银行目前主要面临两大风险,一个是柜员操作风险,一个是系统设备运行风险。”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电子支付平台运维中心总经理助理陈明军指出。

  据了解,柜员操作风险主要指具有授权职能的柜员为客户办理业务时,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将客户资金转移到自己户头,造成客户损失。

  系统设备运行风险则包括三个方面:钓鱼软件植入、黑客入侵、系统故障。其中,钓鱼软件与黑客入侵均为外部因素,难以预测;系统故障会造成数据丢失或暂时性影响客户使用。

  应对以上风险,陈明军建议,“银行可以设置两名柜员,分别负责开户与授权,从而防范柜员的人为风险。”此外,不少银行会采用客户操作电子银行时发信息确认、一个账户绑定一个手机号、限制日均登录次数等以此防范此类操作漏洞。

  “我们在为客户开通移动支付功能时,都会对其进行安全教育,比如发放风险提示函,内容包括不要随意打开可疑网址、泄露用户名与密码等注意事项。”陈明军补充道,“银行在系统安全设置方面,也尽可能将防护措施做到位,不断提升安全防护级别,为客户除去安全隐患。”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以上防护措施都比较常规,但足以抵抗现阶段的风险。

  “手机银行这类移动支付最大优势是便捷,如果将其与网银一样对待,使用U盾等工具,则会降低其方便性。”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移动支付的风险还在接受范围之内。”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