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眼下,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给黑龙江省牡丹江农管局8511农场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只要用手机一搜索,就能知道奶粉来自哪群奶牛。这是该农场推广牛奶追溯体系、打造食品安全基地的重要举措之一。
据了解,该农场拥有50年的养殖历史,乳业品牌“完达山”就是这个农场创造的。目前,该场奶牛业发展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千头奶牛牧场的奶牛平均单产由原来的7.5吨突破到11吨,这得益于农场对先进物联网技术的引进和运用。
近几个月以来,应养殖户的要求,该农场对养殖的奶牛进行了一次大搬家,全场最后一批散养奶牛都集中到鑫兴奶牛合作社科学饲养。常驻该农场的以色列奶牛专家说:“将奶牛集中饲养后,对防病检疫、饲料安全都可以把控,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奶源全程可追溯。”他们在牧场中专门设立了电脑控制中心,可以清楚地掌握每头奶牛的生活方式和产奶量,精细化到每头奶牛当天产的奶通过密闭的管道进入奶缸,牛奶的相关信息也传输到了电脑上,相当于给牛奶贴上了标签。贴了标签的牛奶被封闭着送往加工厂制成各种奶制品。在牛奶输送过程中,信息也跟着流动,并不断地添加新内容,最后合成到包装盒的一个二维码上,只要用手机在二维码上轻轻一扫就能知道这盒奶粉的奶源来自哪个牧场、哪批牛,甚至牛吃了什么都能知道,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食品安全。
(王瑞利 崔伦震 井洋 蒋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