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农忙即将来临,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搞好支农服务工作,把做好农用物资组织供应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来抓,早动手,早准备,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农资产品价格,确保“三夏”物资供应。
河北曲周县社::创新服务 稳价保供
本报讯 为做好大秋作物管理,确保农民增产增收,近日,河北省曲周县供销合作社三措并举,全力以赴搞好“三夏”农资供应。
第一,厂商联合,发展“两总”。曲周县社抽调机关人员深入全县乡村、地头进行市场调研,详细了解农资需求总量、品种和适销对路农资货源,公司先后与中农、天脊、屯玉等20多个名优厂家建立总经销、总代理业务关系,降低了经营成本,确保了农资质量,让农民群众买得放心。
第二,连锁经营,服务农民。以实施“新网工程”为契机,村村设立农资经销点,建立了以生产公司为龙头、基层社为依托,村级店为终端遍布城乡的农资经营网络,全系统大力开展农资连锁配送经营,生产公司农资配送中心及时将优质农资向10家乡镇配送站组织配送,以乡带村、辐射全县,以规模优势抢占市场。系统内10余部车辆昼夜配送,20多支农资送货小分队奔波在田间地头。
第三,创新服务,稳价保供。全系统完善农资购销台账,推进销售信誉卡制度和“四保双赔”社会服务承诺。诚恳接受社会监督,对所售农资商品开架经营,明码标价,设立明白纸并积极开展预约定货,科技咨询、测土施肥、拆整卖零、延长营业时间等便民服务措施,增强了合作经济组织的凝聚力。目前,全系统已供应化肥1000余吨,农药150余吨。“三夏”农资正紧张有序地供应到农民手中。
(李英书 李献磊)
山西省社:“三夏”农用有保障
本报讯 近日,山西省供销合作社为确保全省“三夏”农业生产需要,省、市、县三级供销合作社分别成立了由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或业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负责服务“三夏”农业生产的领导、检查、督导、协调等工作。山西省社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农资经营部门早安排、早部署,确保农资货源渠道畅通。山西农资集团多次组织召开农情分析会、市场洽谈会,指导各农资分公司抓好农资储备和销售工作。各级农资经营企业结合不同地区作物种植特点,采取信贷、自筹、职工集资等办法,积极筹措资金组织适销对路的名优农资商品;利用长期经营形成的渠道优势,切实加强与中农集团、河北双联、四川美丰、山东鲁西、山西天脊等国内外大型生产企业的合作,建立产销合作联盟,巩固货源基础,搞好代储联储。依托测土施肥技术,联合厂家生产配方专用肥。
近年来,山西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依托“新网工程”,大力发展农资经营连锁配送网络,建成了拥有100多个农资经营企业、110多个农资配送中心、1000多家农资连锁店、2600名农资代理员的农资经营网络。通过这一健全完善的网络体系,积极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直供业务,采取电话预约、网络售货、送货到家等“一站式、零距离”服务,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运营成本,平抑了农资价格,为农民“三夏”买肥放心、用肥舒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级供销合作社及农资企业通过在报纸、电视、墙体上设立技术宣传专栏,在网站上播放各种技术讲座,在经营场所、村镇大院、田间地头悬挂横幅、张贴标语、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三夏”生产常识、农资商品识别常识、合理施肥用药常识等。据统计,目前,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累计组织7.5亿元的农资商品。其中,采购化肥41.36万吨、农药1581吨、农膜8567吨、地膜8224吨,加上陆续到位的商品,完全能够满足全省“三夏”农业生产需要。
(郎 文)
山东金乡县社: 将经营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
本报讯 “三夏”生产在即,山东省金乡县供销合作社立足“早准备、早安排、早部署”,围绕全县“三夏”农业生产,将经营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其中,凸显大蒜专业合作社的购销优势。金乡67万亩大蒜丰收在望,全县15家基层供销合作社大蒜专业合作社,及时组织技术业务人员进村入户调查了解农民大蒜生长情况,指导农民适时收获、搞好分级晾晒,保证大蒜品质,并在人员、资金、场地等方面做好大蒜购销各项准备工作。
首先,4月底,该县社组织专门班子,对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168个经营农资网点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清查,经过一周的专项清理整顿,县社所有经营农资场所没有经营假冒劣质化肥、农药的现象。该县社坚持正规渠道进货,把好进货关,确保农资质量,积极推行质量承诺服务制度,农资产品一律明码标价,以最低价格供应,让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其次,采购调运各种物资。从4月中旬开始,该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始了“三夏”生产物资的采购调运,根据“三夏”农业生产需要,现已调运储备尿素、复合肥、二铵等优质化肥20000多吨,农药150吨,农膜120吨,各种中小农具80000多件。
最后,拉长便民服务链条。围绕“三夏”农业生产,县社各经营网点,延长营业时间,坚持早开门、晚关门,满足群众需要,组织服务“三农”车辆60多辆,送货到村、到户、到田间地头,以便民施肥,抢时播种,不误农时。同时,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群众配方施肥,科学管理,防治病虫害发生,引导农民科技兴农,夯实增产增收的基础。目前,已举办各类技术讲座10多场次,直接培训农民2万余人,免费接受农民咨询7万人,无偿向农民发放技术资料2万份。
(周文 杜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