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虎岗供销合作社复建挂牌后第36天。
提起这一个多月来的日子,供销合作社主任林尚铃难掩激动:“像梦一样。”
复建挂牌
盼着盼着,林尚铃果真听到了供销合作社的脚步声……
近年来,为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形势的发展,国家、省等各级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复建工作。为此,林尚铃积极奔走。
上月10日,虎岗供销合作社成为永定县第一个复建挂牌的基层供销合作社。
“虎岗供销社又回来了!”挂牌当日,当地群众反响强烈。然而,事实上,回来的已不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供销合作社”。
林尚铃说,以往供销合作社职工“吃皇粮”,赚不赚钱都能生存,现在的供销合作社实际上是自负盈亏的股份合作制企业,7名理事中有供销合作社的老职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也有种养大户,大家按股份比例共同出资。经营上,以往是公家出店面、发工资,上头调拨什么就经营什么,现在则必须自己找经营场所、根据市场需求开展业务、赚钱养活自己。
“与所有企业一样,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考验、逐渐成长。”林尚铃说。
这一个月多来,凭着供销合作社的传统口碑,很多群众要求加盟,加挂供销合作社牌子。目前,供销合作社旗下恢复了农资门市,并有服装、修理、日杂等10多家店加盟,还有一个果蔬专业合作社。
作为一名“老供销”,林尚铃对供销合作社有着特殊的情结,往昔仿佛并未走远。
“吃皇粮”
计划经济时代,遍布农村基层的供销合作组织,一度在服务“三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农村生产生活资料流通的主渠道,甚至说唯一渠道也不为过。
以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的虎岗供销合作社为例,最巅峰时,仅店面就有三四十个,有编制的员工35人。从农具化肥,到针头线脑,再到油盐酱醋……一应物资的采购,当地群众都离不开它。
即便到了今天,一些老人还习惯使用“到供销社买东西”的口头禅,虎岗供销合作社当初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那时的供销社,发挥着巨大的支农作用。”林尚铃清楚地记得,为了支农,供销合作社在农资供应上常会出现批发零售“倒挂”的情况。“锄头3元进来,2元卖给老百姓。赔钱是肯定的,但在编人员‘吃皇粮’,工资是财政发的。”
这种不符合经济规律的经营方式,也给供销合作社的没落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名存实亡
上世纪90年代,各类由个人开设的商店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虎岗这个偏远乡镇,这给经营上几乎没什么压力和动力的供销合作社带来巨大的冲击。
供销合作社传统体制的“悲歌”慢慢响起。它不再是农村物资流通的唯一渠道,优势荡然无存。以往坐等顾客上门、赚不赚钱不愁工资的经营模式,在灵活机动、自负盈亏的个体商店面前毫无竞争力。虎岗供销合作社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的转变,几乎就在转瞬之间。
迫于无奈,1993年,虎岗供销合作社开始改制。改制的核心就是承包经营,少数承包到的职工继续经营原来供销合作社门店,并且有了经营压力。而没承包到的职工只能下岗,领取微薄的工资。几乎一夜之间,虎岗供销合作社30多名职工下岗。
1994年至今,林尚铃承包过水泥厂、开过店、创办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年来,他还坚持着一件事:每年都把供销合作社的营业执照拿去年检。正因这一举动,时至今日,虎岗供销合作社的营业执照保留了这样一行字——“企业性质:集体所有制”。
由于种种原因,改制未能根本扭转供销合作社的颓势。虽然营业执照一直都在,但无论是在经营还是在人员配备等方面,虎岗供销合作社已名存实亡。
“农村市场这么大,供销合作社总有回来的一天。”现已近60岁的林尚铃一直这样坚定。如今,印证了林尚铃的坚持,供销合作社归来。面对归来且与时俱进的供销合作社,林尚铃表示,下一步,将着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贸市场、组建日用品超市,并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将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传统发扬光大。
(福 永)
编 后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基础,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桥梁,是为“三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更是供销合作社参与社会化服务、乡镇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基层、最直接的服务组织,是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生动注脚。全国供销总社五届六次理事会议报告中也将基层社的恢复重建放在了重要位置。近两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加快了基层组织恢复重建,福建、山东、河北等省的基层组织恢复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虎岗供销合作社,从曾经的辉煌一时,到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体无完肤,再到现在,为适应“三农”工作形势的发展,成为该县首个复建挂牌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其组织形式和经营理念都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了创新,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型基层社。
新型的基层社就如虎岗供销合作社一样,不仅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进来,其成员还包括种养大户,其合作形式变为股份制,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成为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平台、带领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沿阵地,还成为供销合作社经营发展的主体。这种形式改变了过去“大锅饭”的特性,将成员的自身利益同基层社的发展联结在一起,增强了成员的主动性。新型基层社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的需要带领农民生产,利用供销合作社的系统网络优势,为农民提供物美价优的生产资料、科学生产指导和流通渠道。这是当前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组织恢复重建的缩影,也是当前我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社恢复重建的途径之一。
当前,中国合作经济的发展正需要更多这样的新型基层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