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牌文化快速落地
问:很多农信社都碰到类似的问题,大家都想做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很多东西设计得很好,但是在执行中遇到很多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快速地解决矛盾,然后让它迅速地沉下去、运用起来?
箫奕:你的问题比较有代表性,实际涉及到两个层面的问题,第一个洗脑的问题,第二个是灌宣。品牌文化是有内生性的,它是你自己内部的文化,首先你要做的是把它提炼出来,你提炼的时候就是灌宣。你肯定与别人有不一样的地方,我们通过调研和访谈的形式把大家认同的企业文化提炼萃取出来,然后通过具体形象化的东西,大家有高度的认知了,这个时候灌宣就比较容易了。
长短期结合 持续打造品牌
问:品牌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品牌建设当中如何解决短期投入和长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如何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才比较恰当?
箫奕:你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短期和长期投入的一个矛盾。我认为短期和长期并不矛盾,短期投入更多的时候是要做见效的东西,长期的活动是建立在每一个短期的活动上,然后为长期的塑造做准备。我们有一个误区,长短有时候分得太清了,或者有时只有短期没有长期,或者长期的目标定得过于长。所以做品牌规划的时候要长短结合。这两者并不矛盾,关键是你怎么去运用和协调这件事。
第二个问题是资金的问题。我的原则是有多大的力做多大的事,但是品牌营销是一个持续性的活动,不要间断。如果你有能力做,就聘请专业公司帮你做这件事,因为他们是专业的机构可以把事情做好。如果财力不够,你自己内部成立一个品牌管理的小组,把各个部门比如信贷部还有资金管理部还有办公室结合在一起,然后共同做这件事,可能也会得到比较好的效果。至于花钱多少根据整体的规划、财务的计划来做就可以了。但是有一点我建议,就是品牌活动千万不能中断。
巧包装 简报变身新闻稿
问:我们平时在工作中写的简报比较多,如何把简报改写成新闻稿?
蔡靓:这个问题提得非常有代表性,把简报改成新闻稿有非常直接简单的办法。第一个是加案例,新闻稿和简报很大的区别就是有案例,新闻稿要写得灵活生动,非常吸引人。第二就是包装标题,对新闻稿件标题的要求,就是要吸引人,包括刚才介绍的一些理念,就是从标题和案例两个方面做一个包装,把我们的简报包装成一个新闻稿,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的上稿率。
加大针对性 提高上版率
问:老师,你好,我想问一下针对我们目前的工作,我们的报纸比较侧重哪些方面,有些具体的要求吗?
蔡靓:其实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如果大家往《中华合作时报·合作金融》周报投稿的话,会注意到我们平时有8个版,内容是不同的。头版一般来说是做一些行业比较深度的报道,从二版到八版这7个版都是为大家准备的,比如我们有基层市场版的稿件,大家要针对版面内容和栏目特点写稿,投稿的时候邮件标题可以注明市场版稿件,来自某某联社的稿件。投稿关键是有针对性,上版率就会提高。
突破瓶颈关键靠“输入”
问:在日常的写作当中很容易出现瓶颈,比如写作的时候写不新、写不活、写不出自己的特色,平时从哪些方面入手才可以突破自身的瓶颈?
蔡靓:其实瓶颈不只是信用社的人有,我们一样有瓶颈。遇到瓶颈我建议是多吸取和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就是多充实自己。写稿其实是一个呕心沥血的过程,是一个输出的过程,你有输出之后势必要有输入补充这些输出。跟我们行业内的一些同行做一些交流,多看一看好的文章。我们经常学习和借鉴《人民日报》,包括其他的媒体,它的新闻点的选取包括写法都是很值得借鉴的,所以突破瓶颈关键是靠输入。
避免拍虚有“妙招”
问:李老师,您反复提及“拍虚”二字,可见照片的清晰度在新闻摄影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问如何尽量避免不拍虚的问题?
李博:新闻图片除了新闻性、时效性外,其成败还取决于拍摄的技巧。新闻摄影中的拍摄角度、画面构图、合理用光、时机选择、准确曝光等都是一幅好新闻照片的基础和关键。
对于如何避免“拍虚”这一问题,在拍摄中应当时刻注意快门速度与光圈大小的变化,结合ISO的调节,在自己能把握的“安全快门”速度下进行拍摄。此外,适当使用闪光灯也可以弥补光线暗弱条件下快门速度无法保障的问题。应当注意的是,高ISO会使照片产生颗粒从而影响画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