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5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重庆市江津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用制度管人 用真情强社

□ 本报驻重庆记者 杨耀文 实习记者 向 菁 刘祉宜

  供销合作社事业的发展,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能力,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两年前,如何让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重庆市江津区供销合作社新任领导班子的一个大问题。

  临危受命,江津区供销合作社的领导班子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决策,走出一条成功的“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新型道路:一方面通过强化资产监管实现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出台了《重庆市江津区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另一方面,通过整合资源,投资开发,确保社有资产增值。

  深入调研 对症下药

  5月7日,记者来到江津区供销合作社。在上楼时,墙上“提精神、强素质、正风气、塑形象”12个大字迅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在接受采访时,江津区供销合作社主任、党委书记梁晖介绍,这12个字正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2年,是江津区社默默无闻、脚踏实地、制度建设、依法办事的大丰收年。其中,江津区社实现销售总额增长45.22%,达到101173万元,社有企业销售额增长84.2%,达到21361万多元,农产品销售额增长38.38%,达到94263万元,行业经济登上新台阶,各项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因为重大事项都要听取职工意见,员工的心情舒畅了,工作起来也干劲十足。

  “但是前几年,情况却不是那么乐观。特别是一批批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被贱卖贱租,让很多供销合作社人寒了心。”江津区供销合作社纪委书记汤明友告诉记者,他上任之初,整个供销合作社面临很多的历史遗留问题,社有资产也在不断流失,情况堪忧。

  梁晖走马上任后,为了对症下药,首先亲自率领班子成员和相关科室负责人深入全部直属企业、部分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和行业成员社共计20余个单位,分别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了解企业实际情况。

  经过一个月的深入调研,新领导班子基本上摸清了供销合作社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特别是供销合作社系统资产的存量、结构、使用和流失情况,并形成了一篇19页的调研报告。

  “社有资产是为‘三农’服务的基石。”梁晖认为确保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供销合作社成员的职责所在,也是江津区社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科学决策 多措并举

  该社班子成员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同时,认真学习国发〔2009〕40号和渝府发〔2010〕44号文件精神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工作决策机制——“1+5”,凡做出的决策,要求必须具备“一个前提、五个要件”:即要以合法为前提,具备“具有公共价值,能得到干部职工的支持和拥护,具有实施能力,具有最优方案,不会带来信访等不稳定因素”等五大要件。

  有了最科学的决策,下一步就稳步地贯彻实施。江津区社连续下发了文件,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做好充足的准备。

  2012年6月,江津区社根据全国供销总社《供销合作社社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区社实际,经党政办公会研究决定,成立重庆市江津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社有资产监管运营领导小组,由梁晖担任组长。

  同时成立了供销合作社会计核算中心,制定了《社有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企业管理意见》和《直属企业年度考核办法》,并在区财政局设立了社有资产收益专户。出台文件,让各项工作都有制度可依。一切事情按制度办事。”梁晖告诉记者。

  区社社有资产监管运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区社会计核算中心、社有资产收益专户的成立,不仅明确了系统相关工作的管理机构,而且明确了机构的职能职责,使原不明确的一些工作有机构管、有人抓。

  规范管理   资产值增

  江津供销大厦的成功转租是江津区盘活社有资产的一个经典的案例。供销大楼建筑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是区社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可是几年前,供销大厦却被以每年18万元的低价“贱租”出去。

  2011年,区社分两次将供销大厦经营性资产进行“三公开”招租,使资产年收益由过去的30多万元猛增到现在的110多万元,并对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了社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区社其他大型项目也在持续引进中。“江津农资市场暨渝西区域配送中心”项目,将建设成为集水陆为一体的无缝中转的化肥交易市场和区域配送中心,年中转及交易化肥50万吨,总投资1.5亿元,建成后预计销售收入15亿元;“重庆迪丝兰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占地1万平方米,年配送日用消费品3亿元,总投资3000万元,建成后预计销售收入1.2亿元;“重庆市安茂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占地1万平方米,建成年配送农产品40万吨的配送中心,总投资3500万元,建成后预计销售收入1亿元;“重庆市安茂絮棉加工改扩建”项目,占地1万平方米,建成年加工农产品絮棉50万床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总投资3000万元,建成后预计销售收入8000万元……

  梁晖对记者表示,2013年将是江津区“大作为”的一年。2013年,江津区社将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盘活社有资产,加强社有资产监管,确保社有资产收益增加30%以上,切实为“三农”服务。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