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5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踏实工作助力徽茶再现辉煌
——访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会长杨立威
□ 本报驻安徽记者 王 勇

  在4月24日召开的浙江宁波茶文化论坛上,本报记者采访了前来参会的安徽省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会长杨立威。这位曾经担任过黄山市政协主席的地方领导,茶行业媒体对他可能不熟悉,但曾经与他接触过的人,都毫不犹豫地认为他是个“农业通”,是个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好人。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在他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前,安徽省委原来的老书记才会找到他,希望由他牵头做好黄山茶业,重振徽州文化中茶业的辉煌。

  一生与茶结缘

  对杨立威来说,与茶结缘,并不是到了退休以后才开始的,而是贯穿了他的整个职业生涯。

  1968年,从安徽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杨立威被分配到了黄山地区的休宁县茶机厂,作为党员,他干的是最危险、最辛苦的活,抬铁水浇铸茶锅。

  1984年,当上休宁县县长,其后又出任县委书记,直到1993年升任黄山市副市长,杨立威主政休宁近10年。这个曾出过19位状元的文化名县,却是一个山区穷县,主导产业是农业,其中,又以木材和茶业为农业产业的重头。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发展需要大量外汇,茶叶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贸易商品。上级单位给茶区各个县市都下达有创汇指标,如果完不成,就要拿财政收入折换购买创汇指标。此时,内贸市场对茶叶消费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市场一片向好,大量的茶叶纷纷向内销市场流动。为了完成出口指标,杨立威说,休宁县和其他产茶县一样,不仅自己兴办了国营茶厂,生产屯绿出口,还要求做茶叶收购工作的供销社,层层设卡防止茶叶向内销市场流动。回忆这段历史,历历在目,从如何突破关卡,从茶税由30%一路降到5%直到彻底取消,娓娓道来,他的眉宇间,不禁流露出对茶业深深的热爱。

  到黄山市里工作后,杨立威分管的是农业,依然跟茶结缘。在市领导任上,他积极鼓励农民走出去做营销,培育以个体茶商闯荡市场为主体的茶叶内销市场,搞活黄山茶叶内销流通。

  成立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

  历史上,伴随徽商的崛起,徽州文化日渐隆盛。如今,对徽州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黄山市领导有意请杨立威退休后,负责徽州文化研究的社团工作。安徽省委老书记在黄山考察期间得知情况后,建议从“茶”入手。因为徽州文化的范围实在太广,而茶看得见、摸得着,不仅是徽文化典型的代表,更是传统徽商最重要的贸易货物之一。

  此时,由于缺少行业协会发挥桥梁联系作用,黄山茶商虽然遍布各地,却形同散沙难以凝聚到一起,让全国十大名茶有其三的黄山茶叶,一度被其他省茶盖过了风头。

  在老省委书记和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支持下,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的帮助下,2008年底,由杨立威具体负责的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徽州茶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杨立威说,社团组织要有生命力,有活力和创造力,首先需要的是组织保障,要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其次是要有龙头骨干企业作为支撑,促其抱团形成合力;第三,要有得到财力支持,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的办公场地就是由五星级大酒店香茗酒店无偿提供的;第四,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面对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有影响的活动。本着这个思想,黄山茶业经济促进会不仅吸收了身在各地的徽州茶商、龙头茶业企业入会,还聘请了有实力的社会企业作为顾问,并吸引各县区的茶业主管部门相关领导,吸引茶文化专家学者入会。

  用创造力为徽茶发展作贡献

  协会组织成立的第二年,就在黄山举办了安徽名茶展示展销会,不仅省内各茶区企业纷纷参展,连浙江的茶叶机械企业也踊跃报名参加。这一年,促进会还把黄山的优质茶叶带到了北京,在国新办新闻大厅举办了黄山茶叶推介会。现在,黄山茶业经济促进会,基本每年都要搞一次有影响的活动。

  社团组织不同于行政机构,要把活动办得有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杨立威说,就需要在组织安排上有创造力,让茶企、茶客都能充分参与,并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为此,在今年的黄山国际旅游文化节上,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将协调旅游部门一起营造茶的氛围,把茶融入到旅游文化中去。届时,将在游客众多的屯溪老街等地动员各餐馆、酒店开展万人免费品茶活动,开展茶乡旅游活动,让游客不仅能喝到好茶,还能有更丰富的饮茶体验。

  尽管每年都要举办大型的茶事活动,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却并没有几名正式工作人员,办活动时,都是由会员承担志愿服务。协会对会员,特别是茶业企业的服务非常重视。杨立威说,单是去年,他们就组织带领会员茶商前往同样是产茶区的杭州、宁波、湖州考察学习;为了搞好茶叶流通,这几年还组织企业先后前往深圳、济南、沈阳、本溪等地茶叶展销会,推介黄山茶。

  这几年,红茶市场格外红火,作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祁门红茶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发展祁门红茶产业,去年,黄山市茶业经济促进会还专门组织相关企业前往红茶出口大国斯里兰卡考察。杨立威说,斯里兰卡的茶树(储叶种)就是从黄山休宁县引进的,这趟茶叶之旅,让我们同行的企业家感受颇深。

  如今,黄山茶业经济促进会已被纳入浙江茶文化研究协会的组织网络中。浙江全省各县市,到2011年底都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会,已经形成了网络化,每年都能协力办出有影响的茶事活动。杨立威说,浙江各地市的财力要比黄山来得雄厚,黄山茶历史上就有名气,现在通过和浙江茶业协会组织对接,通过他们的活动也起到宣传的作用。

  杨立威坦言,到了茶业协会的岗位上继续发挥作用,不会去考虑太多个人的名利,他坚信“政声人去后”,干事业就是对自己的回报,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黄山茶业作出一点贡献。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