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5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小型生态农场或成未来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在4月26日至27日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尔蒙特市举行的“第七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上,美国生态农学家约翰·艾科德指出,大规模工业化的农业模式耗尽了维持其生产能力的自然资源,同时污染了保证人类健康的自然环境,所以工业化农业不能保证长期的食物安全。大规模工业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资源的大量损耗和对生态的破坏都使其难以长期持续,相对而言小型、精耕细作的生态农场可能成为未来世界农业生产的更好模式。

  艾科德等专家指出,小型农场是相对于大规模工业化农场而言的,其规模的实际大小应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小型生态农场更依赖集信息、知识和智慧为一体的“集约型”管理而不是单纯依靠密集型劳动力投入。

  据论坛发布的来自联合国的报告称,小型、多样化生产的农场比大型工业化单一生产的农场更能够有效利用生态空间,包括土地和水资源,单位土地面积产量更高,更有利于维护生态环境、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与会的中国农业和经济专家温铁军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式的工业化大农场农业或者欧洲式的高保护小农场农业都不适合中国的发展现实,中国不能参照西方资源宽松情况下的农业经济模式。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朱立志认为,中国应该把生态关切与规模经济效益相结合,把农业领域的传统智慧与现代技术、理念相结合,发展适度规模的现代高效生态农场。(薛颖)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