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开发商对“城市综合体”概念趋之若鹜,但敢于到县城开发综合体项目的开发商却不多。南京中商是其中一家。
作为“雨润系”地产上市平台,南京中商正在成为又一个“万达模式”的复制者。
不过与其他“万达模式”复制者相比,南京中商选择的投资策略更为激进,公司将大体量的综合体项目建在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县级市。
南京中商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已开工的综合体项目达到8个,总投资额高达180亿元。这些项目分布在包括徐州、淮安、宿迁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同时也包括盱眙、泗阳、新沂这样的县城,且都在苏北。
如此高强度地投资综合体项目,南京中商要如何解决资金问题?
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仅2013年一年,南京中商仅向8个综合体项目投入的资金就达到46.7亿元。
但2012年,南京中商的资金状况并不佳,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3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亿元。
虽然平安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2013年南京中商可结算房地产项目增多,可以带来12亿元销售收入,从而改善公司的现金流和降低财务费用,但这显然不足以完全化解南京中商的资金压力。
广发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南京中商用于开发综合体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公司商业留存资金,二是房地产项目预收款,三是银行借款。但报告同时指出,对于负债率高达90%的南京中商而言,再进行大幅借款的难度已经很大。
(王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