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高级证书找工作容易多了,工资待遇也高,我对现在的这份工作特别满意”,顺义区后沙峪镇铁匠营村的付海军高兴地说。付海军退伍转业后因为只有低级低压维修证书,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工资待遇也不高。2011年,付海军参加了镇里举办的高级电工免费培训班,并取得了高级技能证书,在镇劳动协管员的推荐下,成功就业于北京斯派特物流有限公司,现在月工资3000多元。
近年来,后沙峪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理念,围绕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按照“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产业基地支撑就业、政策集成扶持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就业”的思路,把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改善民生、保持镇域和谐稳定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探索“5+4”就业工作模式,积极推进劳动力由充分就业向优质就业转型。
五项就业服务机制
分类化服务方式。采取“因人而异、服务为主”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服务。一是对于一般农村劳动力,由镇政府出资,举办计算机、电焊等各类免费技能培训班,并根据劳动力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中高级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二是对于镇内大中专毕业生,通过调查摸底,举办大型洽谈会和小型专场招聘会的方式,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三是对于弱势群体和就业困难户,提供贴心服务,采取挂靠到镇属企业方式,实现对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安置。四是对于有创业意愿群众,通过开展自主创业宣传活动,邀请“洋管家”张淑萍等创业典型做创业事迹报告的形式,激发待业人群提高自主创业的热情。
专业化服务队伍。一是建立协管员岗位目标责任制。就业协管员采取承包责任制的方式,对分管区域的就业工作负责,并全面掌握辖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的情况,做到“四清”,即家庭情况清,经济收入清,技能水平清,就业愿望清。二是实施就业情况动态管理。每个协管员全程跟踪自己介绍的就业人员,随时掌握其上岗情况,对于工作不顺利和再次下岗的及时给予就业帮助。三是坚持“三上门”服务。对失业人员做到上门进行职业指导,上门征求培训需求,上门进行推荐工作。
规范化服务制度。一是坚持专职协管员例会制度和供需匹配信息登记制度。通过每周的协管员例会,及时沟通、交流和反馈就业信息;实施供需匹配信息登记制度,定期对全镇未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以及企业缺岗、空岗信息逐一进行登记,以便开展供需匹配。二是对新入驻企业实行“三同时”制度。即新建项目立项的同时,将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内容;拟订项目科研报告的同时,确定用工培训计划;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的同时,吸纳本镇劳动力就业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初步实现镇域企业80%以上的用工从本地农村劳动力中挑选。三是全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推行农民工工资“预留账户”应急保障措施,完善《后沙峪镇关于镇域内建筑施工企业设立农民工工资预留账户实施方案》,有效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
网格化服务体系。建立“三联动”服务网络,实现“半小时就业服务圈”。三联动:即在各村设一名专职“劳动保障协管员”,为村民寻找就业机会,并与镇级协管员一起联合与各企业、工业区、物业小区等用人单位联系,掌握企业需要的各种人才,做到镇、村联动;动员镇域企业优先安置纯农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并通过与企业座谈、走访,摸清企业对劳动力知识、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和推荐,做到镇、企联动;党、政、工、青、妇共同开展就业宣传活动,做到部门联动。“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劳动力若有求职需求,半小时内即可联系到片区协管员,协管员将根据求职者的基本情况和岗位需求进行匹配,确保求职者在一周内选择到适合的工作。
现代化服务设施。一是建立人力资源储备电子管理库。加大就业人口动态管理,实现镇、村、企三级互通。摸清全镇未就业劳动力人数及企业缺岗、空岗情况,将就职人员学历、求职意愿、培训情况、掌握技能及企业用工信息录入电子管理库,实行求职人、企业动态管理。二是建立村级网络服务站。为各村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并将村级就业服务站与镇办公平台连接,实现村级协管员与镇社保所联网工作,及时传递招工信息,在局域网上录入求职登记、岗位匹配。三是安装电子显示屏。镇政府投资10万元在社保所安装电子显示屏,由专人管理,设专题栏目,定期定时滚动播出招工和医保政策等信息。
四项奖励措施
在充分利用好市、区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四项促进就业的优惠政策。一是加大村级就业奖励力度。各村安置本村劳动力在村域外就业,且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每安排一人奖励100元;安排5名劳动力外新增一人奖励200元;推荐一名应届毕业生到村域外就业且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奖励500元。二是制定协管员奖励制度。即当年推荐一名劳动力且签订劳动力合同的奖励50元,推荐一名城镇失业人员奖励100元。三是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奖励政策。在本镇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全部免费的基础上,根据培训的等级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初级200元、中级300元、高级400元),此外,对持有技能证书后成功就业的劳动力再次奖励200元。四是采取镇域内的用工单位奖励制度。即用工单位吸纳一名劳动力奖励500元。
目前,后沙峪镇16个行政村均被评为“顺义区充分就业村”,其中,马头庄村被评为“北京市充分就业示范村”,镇社保所被评为“北京市五星级社保所”。全镇二三产就业人数占全镇劳动力总人数98.7%,主要进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区域主导产业岗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十一五”初期的基础上翻一番。
(张杰颖 黄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