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4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标准建设”。从风险预防到风险控制,完善主动预防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强调对全产业链过程的有效管控,从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这一理念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食品安全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问题,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品安全问题,都会对全球的食品生产与食品贸易带来深远影响。加强食品安全的风险控制尤为紧要。与会专家认为,消费者、监管层、企业、媒体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都应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陈君石院士在肯定取消了弊病明显的分段管理体制这一进步的同时,特别指出必须重视监管模式的更新,他强调监管必须放弃“抽样、检测”为主的方式,而应升级为“过程监管”为主。
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局长AlanReilly教授指出,全球食品贸易为消费者带来许多好处,也给监管部门带来新的挑战。尽管食品业应承担起生产安全食品的首要责任,但政府部门应该在国家食品安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爱尔兰过去20年的经验表明,建立从农场到餐桌的综合食品安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该制度覆盖了包括饲料生产、初级生产、食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在内的产业链全过程。
在全球范围内,由致病性微生物导致的食品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依然是全球食品安全的一大挑战。科学地运用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减少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经营过程中的微生物危害,从而以先进的检验技术预防微生物污染,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专家就微生物标准应用的现状及未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微生物采样与检验、食品安全管理中微生物指标与限量的作用、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等内容,并围绕科学运用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减少安全危害与食品微生物相关标准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沟通。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专家也对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修订程序及工作进展,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介绍及中国参与的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营养标签通则、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等重要基础标准进行了解读。同时,还就食品相关产品安全标准进展、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与规范类标准进展进行了说明。
(安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