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企业微涨
今年新出炉的百强名单前十名,默契的是,前十名成员几乎没有变动,进来一个山东商业,出去一个北京物美,后者的原因是因为2012年的销售额并未将新华百货的数据算入。
但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大佬”们的步伐慢了下来。
在外资企业中,除了大润发保持17%的高增长外,沃尔玛3.6%和家乐福0.2%的增长幅度更羞于示人。
如果说外资疲软的数据是因为本土零售业壮大所致,那在内资零售大鳄中,百联集团销售额增幅3.3%,大商4.7%,农工商0.2%,海航商业2.6%……这些数据又做如何解释?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在开店大潮中一起崛起,但在行业低谷中,只能孤身前行,各找各的出路,各想各的办法。
黑马,仍然是黑马
如果仔细看2012年的连锁百强榜名单,就会发现一个细节:大部分企业在榜单中的名次只是发生了微调,略升或者略降,幅度一般不会超过5个名次,而有两个企业则“蹿”得比较快。
永辉:从2011年的20名升到2012年的13名;步步高:从2011年的55名直接到2012年的31名,进步幅度高达24位。
黑马,果然是零售千军万马中少数几匹“优良马种”。不过,在未来零售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增持、收购事件越来越多,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也许,这些黑马正是未来引领零售大潮的弄潮儿。
百货业最受伤
百货业成为2012年连锁百强增幅下滑的“重灾区”。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中,以百货为主的连锁企业和以快消品为主的连锁企业,总体销售增幅分别为10.3%和9.8%,均慢于百强总体增幅。
同样的佐证是,有证券公司根据72家商业百货上市公司中46家发布的去年年报统计,有30家的净利润增速较2011年呈现不同程度下滑,占比约65%。
对此,申银万国投资顾问谭飞认为,由于在弱复苏过程中,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不及投资。经济弱复苏,难以激发消费需求的大幅度提升。而零售模式发生根本变革,电商和境外消费分流正在对传统零售企业造成冲击。
城镇化带火三四线
如果说十年前零售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从上而下,那么近年来,从下而上的发展似乎更有说服力,尤其是城镇化得到国家大力推广后,部分企业瞄准这种政策时机,迅速从三四线城市打开突破口。
事实证明,从区域情况看,一二线城市发展放缓,三四线则快于一二线的发展。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一二线和三四线企业中各选十家典型企业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一二线10家企业的平均销售增幅为6%,门店数量平均增幅为2%;三四线10家企业分别为18%和17%,均明显高于前者。2012年百强新上榜企业10家,其中近半数为三四线企业。
这或许提醒那些活跃在三四线的区域零售企业,在整个零售大环境遇冷的市场下,深化细化四线市场,甚至五线村镇市场,也许是一种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