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几年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许多消费者对监管部门产生了质疑,对现有食品安全标准也产生了一些意见。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将深挖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并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将于今年年底完成食品安全标准的梳理和制定,也就是说今年年底食品安全标准会有大的调整,备受关注的农药残留、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等或将受到关注。
深挖行业隐患和潜规则
《安排》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集中力量全面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深挖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并建立风险隐患清单。
《安排》明确,要在种植、养殖、屠宰、生产、流通、餐饮以及进出口等各环节广泛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重点排查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的物质。强化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坚决依法处理不合格食品,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实施整治督办制度,坚决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切实净化食品市场和消费环境,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安排》要求开展饲料农药兽药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药品或其他禁用药品、在农药兽药中添加违禁物质等违法生产销售行为;开展私屠滥宰和注水肉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严格屠宰行业准入,加强定点屠宰企业资格证牌使用管理,坚决取缔私屠滥宰窝点;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以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为重点开展整治。
今年还将开展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细化完善食品标签标识管理规定,着力解决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问题。强化食品出厂检验、流通环节食品标签标识检查,严厉打击篡改生产日期、伪造产地、违法涂改标签、伪造冒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及“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等违法行为。
年底完成食品安全标准清理
为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安排》要求在今年底基本完成食品相关标准清理,同时将强化食品安全考核评价,把信息通报、行政执法、违法行为处理等列入对监管部门履职情况考核的内容。
《安排》中指出,将健全标准审评程序和制度,增强标准制定的透明度,2013年底基本完成食品相关标准的清理,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生产经营规范、农药兽药残留等方面的标准,制修订蜂蜜、食用植物油等产品标准和配套检验方法标准。同时,将推动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餐厨废弃物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完善监管执法依据,加大惩处力度。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表示,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民众对于食品相关标准建立的呼声越发迫切。但是标准的出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着急。需要科学依据,进行风险评估,反复进行动植物实验。
他分析,过去的监管都是多部门分段监管,往往会出现段与段之间的空白或交叉。全国两会之后,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进行整合,目前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物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前期需要进行食品相关标准的清理工作,将重复的、冲突的标准进行梳理。然后再制定标准,对空白的、缺乏的标准进行补充。
加强信息化和诚信体系建设
《安排》提出,将根据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2013年底前,完成主系统和子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此外,今年有关部门还将制定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公布失信食品企业名单,促进行业自律。加快规模以上乳制品、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和酒类流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食品相关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