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4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吴宗智:播撒阳光的人

□ 本报记者 孟芮溪

 

人物名片:

  吴宗智,北京大兴区长子营镇科协主席、北京欣雅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他是典型的农村技术推广人员,扎根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30余年,为长子营镇的农业科技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又是典型的农村基层干部,一年365天没有节假日的概念,把自己的休息时间全都贡献在推广长子营镇的品牌上。

  1975年,他从一名赤脚医生转变为农村科技工作者,“只求所做,不求所得;只求所做,不求所获;奉献事业,服务社会”就是他的人生坐标;而今知天命之年,他依然精神饱满,活跃在长子营镇农技工作的第一线,化作科技与沟通的桥梁,引领了一波又一波的农民富起来。他不图名利不求回报,他是播撒阳光的人。  

 

  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农民专业合作社优秀人物、北京市农村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长子营蔬菜科技示范区建设三等奖……初到吴宗智的办公室,记者就被书柜角落里的一摞红皮证书吸引。这摞小山一样的证书最少有三四十本,按照吴宗智30余年的工作经验来算,一年获一次奖都不止。而他还说,现在如若评奖,他都尽力让给年轻人了,年轻人的路还长,荣誉证书可以为未来铺路。无论育人还是育苗,吴宗智都是个播种者、耕耘者,收获都留给了别人。

  科技推广提素质

  为了做好农技推广工作,在30多年的从业生涯中,吴宗智走遍了全乡大小520块地。1989年,为了搞好飞机防治作物病虫害工作,他曾徒步走遍全乡41平方公里,绘制飞防图,确定飞防路线;1991年,在水改旱的耕作制度改革时,他为了防治麦田恶性杂草的蔓延,从西到东步行几十公里深入田间调查研究,确定防治方案;1997年,他和村干部景树槐、郑启祥利用星期日和晚上时间一起深入到30多个农户家里,进行农民素质调研,调研结束时已是夜里12点多,自己再骑自行车回机关休息……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30多年中,他先后在全乡推广了“三种三收”、“两茬平播”、“两年三熟”、玉米简化栽培、塑膜应用等先进技术60多项,更新全乡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品种8次;他请来技术人员帮助本乡发展蔬菜生产,使全乡菜田由上世纪80年代的1800亩发展到1991年的5200亩,全乡粮食总产由850万公斤提高到2010万公斤,累计实现吨粮田5万亩、吨粮村7个,并扶植出潞四葱头村、北蒲洲冬瓜村、小黑垡架豆村等10个专业村……

  记者采访当日,正巧见到吴宗智请来的市农科院的4位专家采样。吴宗智说,他们和农科院的专家已是老相识了,这次请他们来取土样,做做测土配方检测,看看土地肥力和有无污染,为下一步发展做准备。

  化作桥梁来富民

  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后,吴宗智发动农户建立起了长子营镇第一个合作社——北京欣雅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有167多户农民社员和30几个小型合作社社员,建立了多个示范基地。“其实你们在北京各大饭店吃到的高档叶菜多半都是出自长子营的,像呷哺呷哺、海底捞啊,这里都有专门的种植基地。”吴宗智边带领记者参观边说,“1年7茬,1茬1亩地可以赚1万多元,合作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农民富起来!”

  而为了进一步帮助农民,吴宗智也是煞费苦心。除了从北京市农科院吸引了112位博士,一对一与农民对接外,一年开展培训就10余期,仅今年前3个月百人以上的培训就有4期。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开阔农民眼界,吴宗智自掏腰包拉着农民去香港看市场。在看到香港一家超市内一个有机苹果卖到54元时,农民傻了眼:这么贵,谁要啊?然而超市负责人却说,这些蔬菜水果销量极好,晚上8、9点前一定卖光。吴宗智自豪地说:“一开始是一周出口两次,现在天天走,香港市场有一百多家超市全部用我们的东西,如果我们不供给,他们就断档。”

  据吴宗智介绍,北京欣雅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南北两个基地就有23亩,带动农户近4300户,辐射面积2万余亩,年产6100万公斤。由于合作社有二次返利,所以人均收入1.1万余元,比非社员高出30%。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