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是中国名茶之乡——浙江省新昌县值得铭刻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不但宣告2013中国茶叶大会召开,以及第七届新昌大佛龙井茶文化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同时,也是“天姥红”新昌红茶品牌正式发布及新昌中国茶市“实名制茶叶交易质量安全可追溯电子结算系统”正式启动的时刻。种种意味深长的举措,昭示着浙江新昌在推动茶叶强市、产业富民方面走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
位于浙东曹娥江上游的新昌县,自古就是名茶产区,并一直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茶叶产销形势和消费者饮茶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造成传统珠茶滞销。新昌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率先引领,改圆为扁,大力发展名优茶,掀起了一场以产业化为目标的现代茶业改革创新运动——良种化、科学种茶、培训茶农、机械制茶、创建品牌和标准化管理、组织销售网络、建设名茶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以及社会成果,同时又创下多个第一,1994年成立全国第一个县级名茶协会;1998年颁布并实施全国首部龙井茶省级地方标准——《大佛龙井浙江省地方标准》;2000年成立了“大佛龙井品牌管理委员会”并出台了《大佛龙井品牌管理实施办法》; 2010年发布了国内首个绿茶价格指数——大佛龙井价格指数;到了2011年,大佛龙井登上品牌荣誉的顶峰——“大佛”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而这是全国首枚通过行政认定的龙井类茶叶中国驰名商标。2012年新昌茶叶总产量已达5180吨,茶叶总产值达到6.86亿元,大佛龙井品牌价值达到22.99亿元,连续3年进入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十强,全县有18万茶农因茶致富。
为了突破单一绿茶的发展模式,新昌县如今引导名茶产业从一元发展走向了多元裂变,不仅有大佛龙井,还有珠茶、眉茶、望海云茶等品种,形成了以龙井茶为主、多茶类共同发展的格局。而通过实施“绿+红”战略研发成功的“天姥红”这一新的公用品牌,如今也正式走入市场,它意味着新昌茶产业今后将以“绿肥红瘦、双肩并举”之势,走出更有创造性的步伐。与此同时,新昌县委、县政府为适应茶叶产品结构调整及品牌升级的需要,将其建设的中国茶市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龙井茶(绿茶)交易市场。
对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茶叶交易市场而言,实现茶叶质量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方式创新、提升管理的成效和水平、扎实推进茶叶质量安全长效管理机制,一直是个备受瞩目以及争议的话题。新昌县在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酝酿后,正式启动了“实名制茶叶交易质量安全可追溯电子结算系统”。它的推出应用,将为广大茶商和消费者创造更加健康、安全和高效的市场环境。
据记者了解,实名追溯电子结算系统其实使用十分简便,买卖双方先办理各自的IC卡,交易时双方先在系统上刷卡,由工作人员留取检测样品后称重,然后在操作板上输入品种、价格等信息。最后操作完毕后将会打印出3份单据,由买卖双方各留一份,“质量检测存根联”则放入检测样品中。使用该系统交易的茶叶,消费者可以通过中国茶市终端触摸设备、大屏幕多媒体数字显示屏和互联网等方式,实时查询其销售者和安全检测等相关信息,从而实现“追根溯源”,做到放心消费。首批使用“实名制茶叶交易质量安全可追溯电子结算系统”的20名中国茶市经营户,在现场使用体验后纷纷表示,这套系统不但能追溯茶叶的质量安全,还将彻底改变市场内传统的交易模式,对卖方的交易诚信和规范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昌县茶业主管部门的一位领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了这样的总结:“在多年的茶叶质量抽检中,大佛龙井茶的合格率一直是100%,所以新昌县先后被评为‘全国一优二高示范县’、首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及全国茶叶无公害生产示范县,而随着经济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新昌茶产业的提升发展正面临着生产成本刚性增长、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等诸多挑战,只有更加重视茶叶市场信用建设、更加重视茶叶品牌形象维护,才能进一步提升新昌茶叶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而我县的中国茶市,也才能真正长远地走出‘新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