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4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创新发展驱动跨越之路

□ 贺万文

  近年来,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供销合作社抓住上级社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推进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全区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重点,做深服务“三农”文章,抓住争资金、建项目这一关键,以创新发展为突破,着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发展新型合作组织,初步形成了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畜产养殖、农产品加工、有机肥生产为主体的五大业务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跨越发展之路。

  坚持经营创新 开拓经营新领域

  近年来,金川区社在发展中,始终紧盯当地发展战略和新型优势产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经营观念,调整发展思路,争上项目,成为当地产业发展的先行者和带动者。当啤酒大麦在金川区初显规模并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时,区社大胆支持金昌康远供销有限公司引进兰州黄河集团共同投资6000万元组建了兰州黄河(金昌)麦芽公司,拥有了10万吨加工转化能力,同时也带动了“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造就了金川区最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啤酒大麦产业链。

  当肉菜市场 “卖难买贵”和产销衔接问题成为热点时,区社紧抓政府支持发展肉牛产业和蔬菜基地的机遇,带头发展了千头肉牛场和辣椒、洋葱等蔬菜的加工贮藏设施,促进了肉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今年,区社按照 “从麦芽公司废弃下脚料+玉米秸秆——养殖场养殖饲料——利用粪便生产有机肥——返回田间”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投资500万元建设了天康养殖公司1万吨有机肥生产线,有效构建了金川区第一个循环农业产业链。目前,天康养殖公司已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建成年饲养肉牛1000头、肉羊1000只的规模养殖场;金川区天顺泽辣椒专业合作社辣椒酱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金昌蒂欣果蔬仓储专业合作社恒温仓储能力达到8000吨;产能1万吨的天康有机肥厂也已建成投入试运行。

  坚持组织创新 发展新型农合组织

  一直以来,金川区社注重统领发展农合组织所具备的条件与优势,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帮助农民增收、促进企业增效的重点工作,通过培训宣传、调研指导、技术咨询、资金扶持、试点推广等措施,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基层社领办、与农民合办等形式,创办了金昌市远啤啤酒大麦、天顺泽辣椒等供销合作社参股的7个专业合作社,同时带动全区发展了专业合作社154个,发展社员8190户,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农户8093户,年推销农产品达2亿多元。同时,区社在省社的支持和帮助下,完成了全国总社立项的20000亩啤酒大麦第二批良好农业(GAP)示范试点工作,建成啤酒大麦种植基地7个,直接带动农户660户,间接带动农户2千余户,帮助农民增加收入260多万元,远啤啤酒大麦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啤酒大麦还得到了一级认证。

  今年,金川区社组织金昌市万和利农作物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农科院合作,引进了新品种、新技术,建设了黑旱稻、黑小米、绿小米、绿小麦、黑小麦、绿荞麦、黑荞麦等新品种试验基地300亩,并取得初步成效。

  坚持服务创新 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

  金川区社坚持“抓项目,强龙头,建链条,促农合,兴网络,拓发展”的工作思路,把项目建设作为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突破口,一手抓中央、省上项目的申报立项,一手抓市区配套政策的支持,以项目为支撑推动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2010年以来,区供销合作社系统先后建设各类项目11项,完成项目总投资3600多万元,共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710万元,争取金川区政府贴息借款和各类补助资金400多万元;同时还实施了金昌天康养殖有限公司养殖场、有机肥厂、金昌天生绿色果蔬专业社农副产品仓储库、金昌天顺泽辣椒专业合作社辣酱加工等新建项目和金昌市东方红市场、金川区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体系等改造升级项目建设;新建配送中心2个,改扩建村级综合服务社16个、便民超市11个,新建仓储设施5万多平方米,千头肉牛场1个,万吨有机肥厂1个,网点更新改造率达到85.3%。

  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该区社着力培育龙头、整合资源、构建网络,通过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和服务能力,通过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承载和联接,形成了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农村新型综合服务体系。这些新型服务组织,采用各种形式和多种方式,深入田间地头,为社员传授科学种植、市场营销、信息传递、新技术引进、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和信息,每年以各种形式培训农民社员1700多人次,发放病虫害防治资料2万多份,提供咨询服务1万多人次;每年通过为社员提供化肥、种子赊销、预借收购款等形式,开展“雪中送炭”服务,为困难农户赊销各类种子40多吨,提供生产扶持资金100多万元。通过服务创新,有效激活了供销合作社生产要素,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网络流通和服务功能,发挥了供销合作社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