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卖的商品,可能存在于我们还没有销售的商品之中。虽然从POS中可以得到正在销售商品的所有数据,但其中未必包含顾客们想买的商品。因此,再怎么仔细地研究POS数据,也无法得到对销售有帮助的信息。
我们所做的生意就是不断把新的、有魅力的商品摆放到卖场,而POS数据的价值就是要找出在我们摆放的商品中,哪些是顾客们评级不高而不愿购买的“滞销商品”。
如果POS数据真能够告诉我们又出现了哪些新商品,消费者们希望购买怎样的商品的话,我们的生意就可以完全拜托机器去照看了,商店里也没有必要配置人员了。
例如比日本还要早采用POS系统的西尔斯公司(Sears, Roebuck and Company,20世纪70年代全球最大零售商之一),曾一度创造了常胜不败的神话,但在20世纪80年代被凯马特抢走了最大零售商的位置。此后到今日,西尔斯公司的经营状况一直不佳,已经陷入严重的经营危机,而凯马特也于2002年破产。如果POS数据是万能工具,这样的事情压根儿就不会发生。
正如我反复强调的,若仅仅依赖从POS获取的数据来订购商品,销售肯定会陷入供需两弱的状态。
应该先去检查一下每个店铺商品的布置情况:是否采购了可能成为畅销商品的新商品,基本货物搭配是否合理,是否存在缺货,货架布置是否美观等。然后再来看数据,必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这种做法才是充分使用POS数据实施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
如果来店两次,两次都发现有缺货的话,那么该商店的POS数据就不可信任。如果不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POS数据,销售就可能陷入供货量减少、需求量减少的状态。
所有店铺的数据集中在一起,就是完全抽象的数据,不适于指导某个具体的店铺。
将销售信息输入POS,只可以帮助我们排除每个店铺的滞销商品,并不能帮我们找到畅销的商品。如果不靠自己的力量,而是为了找到好卖的商品而选择POS的话,那绝对是大错特错。拿到所有店铺的POS数据,然后再用除法计算出每个店铺有哪些缺货,这样使用POS数据简直是可笑至极。
另外,畅销商品也一直在变化。如果仅仅以在自己的店铺里卖得好的商品为导向,来追踪畅销商品的话,一旦这种商品不再畅销,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店内的所有商品都可能变成不良库存,不仅如此,销售额也肯定会下降。
我们追踪的畅销商品,其实一直存在于自己店铺之外。首先,要将外面销售得不错的商品引进自己的店里,然后再通过POS这个工具确认其中哪些好卖,哪些不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