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4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经济的“板蓝根现象”

□ 财经评论员 叶檀

  新型禽流感H7N9引发恐慌,板蓝根脱销,国民的非理性抢购与金融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恐慌相似。

  出现H7N9病例后,有疾控专家建议饮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这一建议遭到生物医药专家的嘲笑,甚至受到资深中医的鄙视。但在南昌等城市,多家药店板蓝根等中成药销量大增,个别药店甚至出现断货。

  无论是SARS还是H7N9,十年一张方子,说明还没有出现让民间相信的象征物。中国最大城市母亲河上漂浮的死猪,南京树上掉落的死麻雀,四川河边出现的死鸟,加剧了人们对环境恶化的担忧。某些官员关于中国环境质量好转的宣言,似乎是对目前严峻的形势的嘲弄。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混乱的预期必然产生混乱的市场,比混乱的市场更糟的,是逆反的预期,当预期一再逆反,说明发布者的信用彻底不可信。

  中国消费者大规模从国外采购奶粉,电子商城排名前列的都是海外品牌,不良商人山寨国外奶粉,笔者看到身边的朋友竭尽所能采购国外“正宗品牌”,看得出奶粉信用恐慌仍在蔓延。这两年,国内奶粉市场份额下降,洋奶粉价格上涨,除去通胀部分,就是国产奶粉信用损失的市场价值。

  食品安全信心从无良商人层面提升到更高层面,恶劣的环境直接影响到食品质量。虽然有关部门希望消费者保持理性,看到国内奶粉质量在上升,但也承认:“回顾近年来先后发生的黄曲霉素污染、汞超标等奶源质量事件,仅仅是媒体将其公之于众,却未能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并进而依靠监管措施及制度约束加以彻底消除。如果奶源质量不稳定的隐患一直存在,这对于企业来讲就是一种时时存在的风险,对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更是一种无形的打击。”

  更糟糕的是,政府公布的数据一一遭到质疑,从最初的质疑CPI,到现在的质疑进出口数据,进出口境内外数据无法对应,被质疑的部门从国家统计局、环保部到海关总署,无一幸免。在各个政府部门澄清之后,情况没有好转,反而催生了市场的逆反预期。

  这也导致了研究成本大幅上升。研究机构与投资者各出奇招,有的研究机械工程设备订单,有的研究房屋租金。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2010年推出“克强指数(Li keqiang index)”,选取工业用电量、中长期信贷余额和铁路货运量三指标,权重各为40%、35%和25%,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无论如何,权威数据受到质疑,都不是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的前提,人们容易陷入小农社会的直觉判断中。

  信心缺失还造成金融创新困难。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减少风险是国际惯例,但在目前的金融信用现状下大力推行资产证券化,难免沾染银行通过虚假评级向投资者甩掉坏账的嫌疑。

  信用缺失交易成本上升,人们对市盈率极低、预期收益上升的股票的投资价值仍然持怀疑态度,因为不知道在财报下埋着多少地雷。地方政府再次加剧了信用的严重程度,一些造假上市的公司甚至受到地方政府的庇护,2011年十大牛股,全部都是“重组制造”,2012年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不少于220亿元,有不少是靠纳税人资金间接输血的“僵尸公司”。

  对本国产品无信心的国人,对本国政府与企业信用存疑的投资者,不可能对未来有信心,他们只会投机进行短期交易。建立信心应从说真话开始,有说真话的空间才有树立信心的底气。抛弃十年不变的板蓝根老方,以信用与理性打下经济转型的根基。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