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来,在安徽省马鞍山当涂县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门前,一批一批的菜农将收割好的菜薹用电动三轮车送到这里,工作人员则忙着分拣、过秤、记账……一片繁忙景象。合作社理事长武骏告诉记者:“这些菜薹都是出口到日本的,今年的订单有300吨。3月1日开始收购。”据悉,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了“合作”的作用,在带领农民致富、创建合作社产品品牌方面成绩显著。
蔬菜出口助农民致富
“我家的菜基本上都卖到外国,有多少合作社就收多少,不烦神。”近日,在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交菜薹的劳动村村民李玉宝说,合作社可是帮了菜农的大忙,不出村就把菜卖了,省事还多挣钱。
李玉宝家里的四亩地都入股合作社种蔬菜。“这京华菜薹去年10月份种下的,种子是合作社免费提供的。三月中旬开始采,可以采7至8次,一亩可产2000斤菜,合作社一块钱一斤收,有多少收多少,比菜贩子一斤4毛钱收要多一倍。”李玉宝扳起手指算起了账,再过十来天,京华菜薹收完,就有8000块钱的收入。接下来,就要种青刀豆、紫苏、荷兰豆……一年一亩菜地有5000块钱的收入。
同为劳动村的菜农吴家良,也是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的订单户,他今天是第10次来交菜,一共交了1500斤,他接过李玉宝的话,开心地说道:“什么都是合作社帮你搞得好好的,不愁种了卖不出去。家门口方便得很,不要吃苦跑路去卖菜了。”吴家良说,他家两亩田种稻时,一年种两季稻,纯收入也就3000多元。加入合作社后种蔬菜,一年纯收入有1.2万多元,效益多出了好几倍。
武骏表示,为了降低蔬菜损耗和交售成本,保障社员的利益,合作社多次和收购公司协商,采取了目前这种驻点收购的模式,由厂家直接派人、派车在收购现场检验、称重和运输,一方面保障了收购质量,避免扯皮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降低了蔬菜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这种驻点交易,同时也方便了收购公司,现场检验后,公司直接运走,对菜的收、运过程心中有数,回厂可直接加工,提高了效率,实现了双赢。
优良品种海外获好评
“前几年,我们一年出口蔬菜也就20至30吨。现在主动找上门来的外贸公司多得很,就是蔬菜量供不上。今后,我们还要扩大规模,不愁卖不掉。”武俊介绍,合作社现有注册社员105户,蔬菜种植基地4000亩,辐射带动周边7个行政村520余户种植蔬菜。种植品种也由本地传统的菜瓜、白菜扩大到青刀豆、毛豆、京华菜薹、紫苏、胡瓜、榨菜、白菜、豇豆、亚洲雄风大椒等20余个优良品种。菜薹、青刀豆、紫苏、甜玉米、番茄等主导蔬菜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出口量一年比一年多,今年蔬菜出口订单量达到5000吨,仅出口蔬菜就可为菜农增收千万元。
看到如今合作社蔬菜出口的好势头,合作社理事长武俊感慨万分。他表示,如今的成绩得益于市、县供销合作社的大力扶持。市、县供销合作社不仅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帮助合作社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来管理,走规模化、规范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还上门手把手地辅导、带着合作社开拓市场。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作为市供销社重点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县供销社社有企业不但参股合作社,还对合作社新建的蔬菜加工厂等项目进行资金扶持。除此之外,还帮助合作社改造收购环境、增添培训设施、加大合作社文化建设力度、规范各项规章制度,使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生产经营能力和为社员服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统一”服务确保产品质量
众所周知,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特别严格,为了把黄池蔬菜的品牌做起来,当涂县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自2006年8月成立以来,在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及农业、科协、供销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一直紧紧依托本地资源,组织社员科学种植蔬菜,为保证质量特别实行了“五统一”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定单种植、统一生产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定单销售),完善的流程有力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几年来合作社先后引进青刀豆、京华菜薹、荷仁豆、紫苏、美国201甜玉米、日本大梗萝卜等20余种蔬菜品种,形成了特色蔬菜种植基地4000余亩。目前,合作社社员达到400多人,辐射带动4000余户农民种植蔬菜,被市、县政府评为“示范合作社”。2010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授予“科普惠农先进单位”,被安徽省供销社评为“新网工程示范网点”,被市、县供销社评为示范合作社。
武俊表示,合作社将不断加大自主品牌的生产加工力度,把“黄池蔬菜”的品牌做出来,让马鞍山人民吃上自己的品牌菜、优质菜、安全菜、放心菜。
(张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