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饮品之比较
当今世界,人类的三大主流饮品是茶、咖啡和碳酸饮料。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袋泡茶的大行其道,还有瓶装茶饮料等产品的出现;其次应了解咖啡是因为有了速溶咖啡粉而横扫全球,消费量大增。再次还要认识到碳酸饮料至今风靡世界,始终畅销。这些可能难入传统茶界人士眼的饮品,无一不是现代商业思维与模式的产物。它们用全球采购原料、工业化生产、现代物流运作、品牌化营销的各种手段,很好地解决了产品的时尚化、标准化、便利化和大众化问题。即使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短短几年间,瓶装茶饮料也做到了数百亿的规模。到现在,更有多种功能饮料、植物饮料加入到市场中来,在补充完善饮料产品线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所以,从大产业运行的角度而言,中国茶业必须改变思维方式、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
“七件事”之比较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在今天的城市里,“柴”都已改作煤气、天然气了。再看看米、面、食用油、酱油、食用醋等,其主流早就已经是品牌化的现代商品。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七件事”中,为何唯独茶叶依然保持着原始农产品的流通、销售和消费方式呢?
笔者判断,大致有四方面的原因。其一,中国人喜欢的茶大都生长在高山和丘陵之上,难以实现集约化种植和管理,很难向规模要效益;其二,中国传统茶叶讲究色、香、味、形等各种感官品鉴要求,所以拒绝了机械化采摘,而炒茶工艺则更因属于“手工技艺”的范畴,使得消费者暂时还难接受机器加工的茶;其三,茶在传统消费者生活和心目中除了是饮料食品外,还兼有礼仪性、精神性和文化性的人文功能,仿佛我们简单看待了一杯茶,就显得不恭;其四,中国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喝茶”断代,茶叶全面回归老百姓生活仅仅这十来年时间,来不及出现消费量的飞跃。
烟酒茶之比较
其实对中国人而言,烟、酒、茶之间有两个相同的属性:嗜好性产品和礼仪载体,来客了要敬烟、上茶,吃饭时要敬酒。但是,面对三者产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又有很大不同。中国人讲礼仪、爱面子,哪怕日子过得紧,但烟不能太差,酒不可太次,而对茶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烟不可以断火,酒不可以空杯,但是喝茶只需续水;就个人生活而言,烟瘾难戒,酒瘾难除,但茶瘾少见。
我们再从经济花销上将烟和茶进行对比。如果每天一盒烟,单价分别是20元/包、40元/包、100元/包三个档次的话,有没有试过将同等花销转移到茶叶消费呢?计算一下,每天3杯茶,每杯4克干茶,那么消费者可以承受的茶叶价格则分别可达833元/斤、1666元/斤、4166元/斤三个档次。那如果每天不止一包烟呢?如果每天只喝2杯茶或1杯茶呢?所以,消费者喝茶的直接成本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