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4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妙趣横生的茶联

□ 钟 芳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为国饮,而茶联是茶具象化的演变。以茶为题材的对联,寥寥两句,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给人带来思想和艺术美的享受。在高雅古朴的茶文化中,茶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夺目奇葩。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雅士与茶结下不解之缘,写下了大量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茶联。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南京雨花台永亭泉茶舍的对联。联语取自大文豪苏东坡的茶诗,巧妙地将该茶社特有的“小团月”茶和“第二泉”水嵌入联中,名茶名泉,相得益彰,谁不想喝上一杯呢?而杭州藕香居茶室的主人则更加聪明,从苏轼所作的诗歌中各撷取一句,集成一副绝对“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此联拟人化地将美丽的西湖和芬芳的茶香交融在一起,令人叹为观止。

  杭州西湖龙井处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室,门前挂有一幅茶联“泉从石出情宜冽,茶自峰生味更圆”。此联言辞俱美,温润可感,把该茶馆龙井茶的茶、泉、情、味都点化其中,其妙无比,让人心生向往。

  “黄鹤计前程,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堂山怀去路,怅斜阳古道,暂为杨柳息君鞍。”这是江西兴国黄堂茶亭外的楹联。联语以亭子名“黄堂”二字冠首,“问迁客长沙,谁管梅花吹玉笛”一句是引用大诗人李白《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中的诗句。以“计前程”、“怀去路”入题,突出茶亭特点。上联规劝过往客人不要太计较名利得失;下联告诫过往客人要心怀美好的希望。此联寓意深远,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堪称佳对。

  有些茶联,虽然通篇无一“茶”字,却也彰显了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北京中山公园有座建于1915年的著名茶楼——来今雨轩,鲁迅、朱自清等文学大师们常来这里品茶。茶楼有一楹联,“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上联特指陆羽的茶专著《茶经》,下联特指卢仝的茶诗《七碗茶歌》。杭州茶人之家茶馆门联云“得与天下同其乐,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副茶联看似与茶无关,但它茶趣融融,啜茗抒怀,共饮同乐。乾隆嗜茶成癖,不可一日无之,在他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十份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大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

  清代广州著名的茶楼陶陶居,店主为了扩大影响,招揽生意,用“陶”字分别为上联和下联的开端,出重金征联。有一才子的应征联是“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这幅茶联用了陶潜、易牙、陶侃和夏禹4个人名,巧妙地将4个典故嵌入联中,既点出了馆名“陶陶”,又把茶楼饮茶技艺和经营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来,耐人寻味。 

  在众多茶联中,极尽雅致风趣的,恐怕要数这样一副脍炙人口的回文对联“趣言能适意,茶品可清心”,倒过来读则为“心清可品茶,意适能言趣”。无论是顺读还是倒读,皆成妙联,品之有味,情趣盎然。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泡一杯香茗,品茶吟联,茶溢清香,让人怡情悦性,芬芳如花。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