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信阳毛尖开采啦!
全市210万亩茶园开采面积110万亩
□ 本报记者 毛欢喜

  开采仪式结束后,信阳市领导、来宾体验采茶。
  “2013年中国·信阳毛尖春茶开采仪式”现场。
  开采仪式现场,采茶姑娘们正在采茶。

  提起河南信阳,人们自然想到信阳毛尖。进入4月,信阳市浉河区空气格外清新,座座茶山春意盎然,清明节刚过,信阳毛尖开采啦!

  4月7日上午,记者乘车到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郝家冲茶园参加“2013中国·信阳毛尖开采仪式”,从城区到茶园有40多分钟车程,沿途记者见到,一座座山头,到处都种满了茶树,整整齐齐,就像一把梳子把山坡梳了一个绿色时髦的发型。

  在茶林中,到处活跃着采茶工的身影,她们三五成群,在山头采茶,身上不同色彩的衣服,如同点缀在茶林中间的花朵。茶区的景色特别的美,青色的茶山,弯弯的小河,翡翠般的池塘镶嵌在田野之中,让进入茶区的人们有如进入仙境。

  信阳毛尖的开采仪式在一片宽广的茶山上举行,在茶山现场,远远的就能看见巨大的“春茶”两字,以及巨大的标语“信阳毛尖开采啦”。在茶山上,成群的采茶姑娘正在忙着摘茶叶。

  开采仪式邀请了众多的媒体记者参加,他们最高兴的事情是抓拍采茶姑娘。只见十几名美丽的姑娘纤指灵动,上下翻飞,一片片鲜嫩的牙尖,被放进身边的篮子里。在她们的欢声笑语中,记者的相机快门声响成一片。

  在当天的开采仪式上,信阳市市委副书记张春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尹保斌、市政府副市长郑志强、市政协副主席霍勇等市领导和浉河区的相关领导出席并讲话。信阳市委副书记张春香在开采仪式上宣布:“2013年中国·信阳毛尖全面开采!”这句话标志着,2013年信阳毛尖正式开始生产。

  信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志强说,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目前,信阳市茶园面积达210万亩,开采面积110万亩,茶叶加工企业600多家。2012年全市茶叶产量达5.22万吨,总产值达77.2亿元。其中红茶的产量达到850万公斤,产值达到20亿,全市茶产业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今春以来,我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好于往年,目前我市的茶叶已进入采摘期,”郑志强说,“满眼的茶山展现出无限的生机,满园的茶树飘散出醉人的醇香。我们相信,浉河区今年的茶叶生产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一定能够让茶香溢醉浉河。”

  信阳市浉河区区长邵七一告诉记者,茶产业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我们已成为名茶之乡,是全国十个重点产茶县之一。截至2012年底,全区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56.5万亩,开采面积47万亩,年产干茶2.2万吨,产值50.6亿元。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涉茶总产值稳居全省第一位。

  邵七一说:“浉河区茶园面积在全国仅次于福建安溪。我们有一个愿景,两年内学习安溪,扩大我们的茶园面积,把生态化茶园建设好,争取赶超安溪,打造全国茶都。三年内全面赶上安溪,大力促进茶叶生产标准化,茶企业要有两到三个逐步达到上市条件。五年内全面赶上或超过安溪,进一步加大对茶农的培训,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茶文化的发掘开发。让更多的信阳人、浉河人将信阳茶、信阳毛尖茶卖向全国。”

  信阳市浉河区茶叶管理局局长张广成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浉河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浉河区茶叶局为信阳茶产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春茶开采做好了各项准备,为茶产业丰收提供保障。

  张广成说,茶产业已成为浉河区农村的第一大主导产业、第一大富民产业。今年浉河区茶产业被确定为全省三个农业产业集群试点之一。全区以环南湾湖百里茶廊为纽带、以一个个茶基地、茶市场、茶品牌、茶旅游景点等亮点为“珍珠”,着力打造“珍珠链”式茶产业集群。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