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大辞典》中这样诠释白牡丹:“产于建阳、政和、松溪、福鼎等县的叶状白芽茶。因绿叶夹银白色的毫芽,形似花朵,冲泡后绿叶衬托嫩芽,宛如蓓蕾初开白色牡丹而得名。……只经萎凋和烘焙制成。形态自然,呈深灰绿或暗青苔色,遍布白色茸毛。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青灰色,香气清味鲜醇。主销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白牡丹茶是白茶中的珍品,等级仅次于白毫银针。白牡丹又分为特(高)级白牡丹、一级白牡丹、二级白牡丹、三级白牡丹几个等级。特(高)级白牡丹只有一芽一叶,每年原材料供应的时间很短,但其他各级白牡丹原材料采摘时间与生产期较长,白牡丹的产量比银针大。白牡丹芽带有叶,品饮时,其出汤快、滋味更浓厚。
制作白牡丹,传统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芽与二叶的长度基本相等,并要求“三白”,即芽与二叶满披白色茸毛。现在,白牡丹原材料以福鼎大毫茶为主,一芽一叶用来制作特级白牡丹,一芽二、三叶制作等级较低的白牡丹,不论何种等级原材料都要保留着白色的芽头。每年春茶一上市,第一轮采摘的是白毫银针的芽头,之后几轮春茶采摘的茶叶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洁白茸毛,都可以用来制作白牡丹。
萎凋白牡丹的方法有日光萎凋、室内萎凋和复式萎凋。白牡丹的制作比银针更难,因其芽与叶的萎凋时间、程度不相同;加上白牡丹的生产量大,不适合完全靠日光萎凋。福鼎茶人经过长期的攻坚,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技术日臻成熟,使制作白牡丹克服了完全靠天吃饭和受场地制约。上世纪60年代开始,最早出现用热风萎凋槽的室内萎凋房,到现在各个茶企的室内萎凋房呈现百花齐放之势。目前,品品香茶业建设有最大的自动化生产线,天湖、天丰源、裕荣香、银龙茶业的复式萎凋房,既可以在晴天时利用太阳光萎凋,又可以在雨天利用电热能萎凋等等,保证茶叶生产的正常运行。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的清洁化复式萎凋白茶还荣获福建省2010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白牡丹制作技艺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更加紧密。
室内自然萎凋和复式萎凋制作白牡丹,每个茶师要根据茶青的嫩度、茶叶生长地,当天温度、湿度(南风天或北风天)、室内空气对流,进行调整,这是制作出好品质白牡丹的保证;并筛、烘焙时间温度,以及包装等等都会影响白牡丹的品质。利用复式萎凋制作白牡丹就是日光萎凋与自然萎凋相结合,这种方式往往能制造出很好喝的花香白茶。
袁弟顺在《中国白茶》中论述白牡丹的品质特征:“成品白牡丹色泽灰绿或暗绿,叶背白毫银亮,绿面白底,故有“青天白地”之称。且由于长时间的萎凋,叶色渐变而呈“绿叶红筋”,因而有“红装素裹”之誉,毫心肥壮,叶张肥嫩并波纹隆起,叶缘微向叶背垂卷,芽叶连枝,叶片报心形似花朵。味鲜醇,不带青气和苦涩味,汤色杏黄,清澈明亮,叶底浅灰,叶脉微红。”
2011年,白牡丹被国际咖啡巨头星巴克看中,星巴克的官网也高调宣传白牡丹茶,使白牡丹在全球范围内风靡。2013年,星巴克又推出福鼎白茶多款茶饮和精装茶叶,强势登陆其在欧美国家的所有门店。白牡丹除了富有诗意的名称,更重要的是其保健功效被国外科研机构所推崇,被星巴克作为中国的国饮代表向世人推介。
白牡丹在白茶中量较多,叶内的营养物质丰富,茶汤滋味更足,性价比高。如果把白牡丹茶储存上几年,茶内含物又出现变化,其滋味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