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资传媒、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水溶性肥料高层论坛暨功能性液体肥研讨会”在广西南宁隆重召开。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栗铁申,全国供销总社农资局副局长龙文,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所长王道龙,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常务副主任刘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和广西自治区土肥站站长宾士友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
会议期间,中国农资传媒执行总编辑孙立新发布了《中国水溶肥媒体行业报告》。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廖宗文教授以及美国、德国和南非的三位国际专家出席会议,部分专家针对水溶性肥料生产技术、标准和推广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演讲。本次会议由北京成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上海汉和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新疆双龙腐植酸有限公司等企业协办,吸引了包括生产企业代表和经销商朋友在内的300多位代表前来参会。
此次会议延续了高端化、权威性、前瞻性的办会特点,同时,继续坚持产品展示、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办会风格。此次会议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集政府领导、知名专家及行业开拓者于一身的广西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亲临会议现场,不仅体现了广西区政府对于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表明了专家型领导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力,而广西发展模式和经验更值得行业借鉴。
在会上,领导和专家不仅就水溶性肥料行业的发展前景、现状和趋势、水溶性肥料国际标准、国内外先进技术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读,还针对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标准、市场规范、推广理念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并组织水溶性肥料、功能性液体肥料、灌溉设施企业以及国外专家进行专题讨论、与其他参会代表互动。
作为本次会议的一大创新特点,中国农资传媒专门针对生产企业与终端市场经销商对接,设置了更多可参与的嫁接点,得到广西市场近200位经销商朋友的广泛认可。针对水溶肥推广实际操作层面,邀请了部分广西市场推广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参与会议互动访谈。此次会议是一次高层次思想“盛宴”,很好地实现了从政府部门到行业专家,从生产企业到经销商推广的全产业覆盖链条的完整性,不仅为关注水溶性肥料产业发展的业内人士搭建了难得的交流、学习平台,也必将成为水溶性肥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颠峰盛会。
权威性:
水溶性肥助推农业发展
本次会议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包括地方政府在内、贯穿整个行业部门的相关领导悉数到场。会议有幸邀请到重要领导、嘉宾和国内外资深专家与参会代表进行交流。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水肥一体化的应用将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水溶性肥料的市场潜力巨大,在未来水溶性肥料的研发和推广过程中要更注重节本增效、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在讲话中表示,广西的农业经济占GDP的17%,因此农业的发展对广西来说至关重要。他提出,近年来,水肥一体化对广西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如何能够加快水肥一体化的力度、速度,如何能够让更多的农作物使用上水溶性的化肥、提高农民的收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目。作为此次会议的主办方,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在致辞中表示:“大众化肥料的‘困顿’使个性化、专业化的肥料仍然是一个有待开拓的重要领域,灌溉肥料、水溶肥将成为更多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水溶性肥料产业的发展前景,栗铁申强调:“水溶肥的发展符合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的总体布局要求,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水溶肥属于节能建设绿色生态环保的肥料。”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所长王道龙说道:“新型水溶性肥料的研发和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是国家的需求所在,是改善人类美好生活所必须。我们期待中国水溶性肥料产业可持续发展,赶超国外产品树立民族品牌,为我国的高效农业发展贡献力量。”
前瞻性:
生产与推广齐头并进
中国农资传媒连续四年举办的水溶性肥料高层论坛一直保持突出前瞻性的特点,特别是作为行业媒体的风向标,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分析,提出切中行业要害的政策、推广等行业问题。本次会议上,代表们就水溶性肥料生产标准、市场规范、终端推广理念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许多发展建议。
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霞表示,水溶性肥料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单单是应用在经济作物上,一定会在大田作物上。他说:“水溶性肥料作为‘贵族’肥料要应用在‘平民’身上,所以第一个发展方向应该是改变价格体系,从一个高端的肥料变成一个老百姓都用得起的肥料。对此,新都化工也做了很多工作,既要满足水溶性肥料的基本要求,比如要满足水不溶物要求,又要满足农业的需求,把成本降下来。”上海汉和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CEO罗培繁认为,在技术改进的过程中,生产企业更需要注重品质的保障。他表示:“我们要以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为最终目标,在农民施用的时候应该更多地考虑投入产出比。”
近年来,水溶性肥料在田间地头得到逐步推广,中国农资传媒也关注到肥料与设备结合的重要性。会议上,设备企业和肥料生产企业共同探讨如何“联姻”,深化“水肥一体化”推广工作。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张战祥表示,精准农业要落到实处就是要通过水肥一体化实现。大禹节水主要是做喷灌设施的,现在我们在考虑如何与化肥生产企业合作,通过水肥一体化,让水肥有效地输送到根系。”
多元性:
技术创新致力节本增效
随着水溶性肥料产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介入水溶性肥料的研发与推广,生产技术和原料上的不断创新让水溶性肥料产品更加丰富。生产企业在改进生产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在提高施肥效果、终端科学推广、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
新疆双龙腐植酸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泽宇认为,生产企业必须在应用技术上创新,如果应用技术不突破,推广起来还是有难度的。他介绍:“我们把腐植酸融入到有机水溶肥里面,作为能够增效减量,这其中文章比较多,所以希望在技术上面一定要突破腐植酸在酸性条件下能全溶,都能达到标准,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大量工作。”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志军介绍了药肥的应用优势和推广模式。他说:“药肥是功能性肥料之一,目前被归为农药,但是我估计它会由农药和化肥相关部门双重管理。药肥有两大优势:第一,省工省力;第二,通过药肥这样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协同的增效作用。这是跟以前的复合肥和单纯的肥料的最大区别。”
北京诚禾佳信农资贸易有限公司推广的“碧护”是德国科学家研究开发的纯天然高科技生物产品。公司总经理胡荣娟表示,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同时提高肥料效果,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她介绍:“我们想致力于生态有机肥的发展,这套技术对生态特别是土壤中微生物的增加非常有效。所以农民用了以后,产量不断增加,土壤肥力也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