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津门紫砂会馆位于天津一商茶叶交易中心的2层,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经营天津津门紫砂会馆的主人是位谈吐文雅的儒商,他就是中国茶文化研究员、国家茶艺师职业资格高级考评员、天津津门紫砂会馆馆长郝连奇。
郝连奇,1992年从安徽农业大学茶叶系毕业后到天津茶业公司工作。1997年,他离开天津茶业公司,独自闯荡。郝连奇爱好喝茶,是茶中高手。他告诉记者,他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喝茶聊天,和紫砂壶结缘很深,于是决定在天津开一家紫砂会馆。
为什么在天津开紫砂会馆,郝连奇告诉记者有四个原因。第一,天津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喜欢紫砂壶的人比较多。第二,天津真正懂紫砂壶的人少。大家只是喜欢玩一玩紫砂壶,没有人花太多精力去专门研究。第三,紫砂壶的价格混乱。他们曾做过调查,发现很少有哪个商家对紫砂壶明码标价。第四,紫砂壶供货渠道复杂。做壶艺人自己也卖壶,而且大部分人不懂经营之道,所以经营者与制壶人很难达到共鸣。
郝连奇说,紫砂壶市场越乱,对商家而言才越能出经营思路,才更有机会。2009年8月,津门紫砂会馆在天津一商茶叶交易市场2层挂牌。在开业的第一天,他们制定的经营思路是对紫砂壶明码标价销售。不打折、不划价,让消费者真实地感觉到紫砂壶的价格,不是在雾里看花。 郝连奇说,开业初期是紫砂壶市场成交的高峰,店中20多名员工都忙不过来。但是,紫砂壶的市场行情变化很快,开业仅一个月后,紫砂壶市场便进入低谷。当时,场面十分冷清,十几个人大部分时间是大眼瞪小眼。
“那时,我们开始反思,开始那么多人喜欢紫砂壶,怎么突然没有人喜欢呢?”郝连奇说,在经营上他们还是每把壶确保是真壶,且都明码标价,但生意就是起不来。他们分析,不是经营有问题,也不是紫砂壶有问题,而是大卖场定位有问题,完全仅靠紫砂壶撑起店铺是不行的。天津这个地方,茶市场没有纵深,必须在这个地域,把所有喜欢紫砂壶的人聚到紫砂会馆来,然后培养他们爱上紫砂壶。
“在确定‘把爱壶爱茶的人拉到店中,引导他们爱上紫砂壶’这个经营思路后,我们开始做茶文化,开始做茶艺师培训,开始做各种茶文化活动。”郝连奇说,接下来成立了“草木人茶友会”,从2010年开始做培训业务。目前,会馆及草木人茶艺中心已是天津具有国家级茶艺师、评茶员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站。现在紫砂会馆及草木人茶艺中心拥有多名担任国家茶艺师职业资格考评委委员的资深教师。
郝连奇说,为了把更多喜欢茶的人吸引到紫砂壶上来,“草木人茶友会”每个月有茶讲座,每期有不同的课程,讲不同的茶知识,把很多喜欢茶的人吸引过来了。策划组织茶友走进大红袍产地,走进武夷山,系列活动一个接一个,紫砂会馆的名气越来越大,目前紫砂会馆的会员人数已到了7000人。“除了一些讲座,我们开设了紫砂吧。现在每个月会有一位制壶名家来会馆与壶友见面,交流经验,现场演示,用宜兴的紫砂泥,教大家制作紫砂壶,让大家品味其中的乐趣。”郝连奇说,在文化引领方面,他们也将儒释道文化融进茶文化。
会馆很注重员工的培训,每周二、周四,进行茶艺的培训。每月10日和20日会进行中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我们让员工喜欢茶文化,而不是简单地卖茶。”郝连奇说,现在茶友会随便一个小活动,就会有很多会员赶过来。由于紫砂会馆的环境很好,很多企业的年会也都到紫砂会馆茶室来举办,他们一边开会,一边感觉我们的茶文化。
郝连奇说,经过多年,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已经深得天津人民的喜爱。下一步,还要加强茶文化的宣传,今年计划把茶文化引进校园,开设茶文化选修课,并到社区和企业去讲茶文化。他向记者坦言,自己是地道的天津人,津门紫砂会馆就想把天津的市场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