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银针,《中国茶叶大辞典》是这样诠释的:“银针制作不经揉捻,故冲泡时茶汁不易浸出,一般3克银针冲入200毫升沸水,静置5分钟后,部分茶芽始从水面陆续沉落杯底,约10分钟后茶汤泛黄即可取饮。产品主销德、英等国。欧洲消费者泡饮红茶时,于杯中加若干银针以示珍贵。”
银针泡饮方法有多种,如置玻璃杯中,开始时茶芽浮于水面,5—6分钟后茶芽部分沉落杯底,部分悬浮茶汤上部,此时茶芽条条挺立,上下交错,望之有如石钟乳,蔚为奇观。茶汤泛黄即可取饮,此时边观赏边品饮,尘俗尽去,意趣盎然。
无论什么样的茶的泡饮,没有像银针一样既有随和性、多样性、自然性、还有包容性。它除了用紫砂壶和盖碗泡银针方法与其他茶类泡法基本一致外,银针还可用像炖中药的方法,炖上5—10分钟,茶汤汤色显现深色,放入冰糖,可治疗牙疼、咽喉肿痛、声音沙哑等,尤其是陈年的银针,疗效更显著。此外,白毫银针还可用闷泡的方式与冷水泡茶方法,这是其他茶类不能采用泡饮方式。用保温杯闷泡银针,随身携带旅行,一天一泡,既方便又消渴。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发明了用银针放在矿泉水里浸泡,一两个小时后即可饮用,在夏天大受消费者欢迎。
来自中国白茶第一村的柏柳村茶人梅传生在《记忆中的白毫银针》中说:“那些唱木偶戏、嘭嘭鼓的、说书的、当教书的,都备有白毫银针茶,一旦嗓子沙哑了,就马上取一小撮陈年白毫银针炖冰糖喝,歇上两三个时辰就又能上台说与唱了。平时若有上火牙疼、头疼脑热或出麻疹什么的,撮些许白毫银针炖喝,很快就见效。在缺医少药的乡间,白毫银针几乎能治百病!”古代福鼎留下一些习俗,有钱人嫁女儿,嫁妆里有两盒锡罐装的白毫银针;很多人做寿墓,在墓穴里也用罐装着银针(与2009年西安碑林博物馆吕氏家族墓发掘的白毫银针不谋而合)。
吴宁的《福鼎白毫银针在美国》中说:“我在喝白茶的德州人中做过一个调查,发现他们对中国的红茶、绿茶和乌龙茶都有了解,他们更喜欢白茶不外乎以下四个原因:其一,白茶的滋味柔和,淡淡的、甜甜的,容易被接收,而且容易和其他的香草和干果混合着喝,白茶既适合泡热茶,也适合泡冰茶。其二,喝白茶的人一般都很关注食品和饮料与健康的关系。他们认为白茶有很强的保健功能。而且因为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只有萎凋和焙干两道工序,既更多地保存了茶的自然品质又促进了环境保护。其三,白茶容易保存,放在茶罐里常温存放即可,很多喝白茶的人更喜欢喝一两年前的白茶。其四,泡白茶可以用沸水,冲泡的时间也可以长一点。换句话说,它没有嫩绿茶芽那么敏感,水温一高了就把茶烫熟了。它允许我们泡茶的人犯错误。”
当年制的白毫银针,口味较淡,贮存一段时间,口味越来越好,如果存上5—7年,银针内含物转化充分后,不管是滋味、汤色还是毫香和花香会更为显见。福建省茶界专家陈金水还保存着1982年福鼎白毫银针参加全国评审比赛的茶样,在2010年福州举办的百名记者话白茶时进行展示,颗颗饱满,非常好看。
优质的银针单芽肥硕,满披白毫,茸毛莹亮,疏松或伏贴,色泽银白或银灰。内质毫香气鲜爽、鲜甜,汤色杏黄,清澈晶亮。叶底幼嫩、匀亮、肥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