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4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松阳模式”给行业带来什么
浙江松阳全产业链发展茶业效益显著
本报记者 赵光辉

  3月26—28日,本报记者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短短3天的采访,通过对茶业各阶层的接触、采访,并对照去年的所见所闻,记者感受到了松阳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目前,松阳茶产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呼之欲出,不断递增的产业效益成为对“松阳模式”的最好诠释。

  松阳茶农:育出名茶   盯住需求

  11.56万亩茶园,良种率达94.8%,位居浙江省首位。在近10万种植大军的辛勤劳作下,银猴、白叶1号、龙井43、迎霜、嘉茗1号、浙农139、中茶108等适宜加工成红茶、绿茶、黑茶等茶类的国家级良种先后在松阳落地生根,品种多而全。

  茶产业发展初期,松阳就有了较强的品质意识,政府出台的首个优惠奖励政策就是实施茶树良种化工程,借助科技从源头上确保茶叶品质。在政策扶持、技术支持下,松阳农民种植良种茶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发展良种茶也从政府引导变成了茶农的自觉行为。自2001年以来,良种茶园面积以每年8000亩的幅度递增,至2013年已达到10.96万亩,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94.8%。

  良种还需良法配。在实现了良种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松阳借助得天独厚的种茶环境,加强对茶叶生态种植技术的研究,并围绕打造“浙江生态绿茶第一县”的目标,先后制订颁布《松阳银猴茶》地方农业标准和《地理标志产品—松阳茶》省级地方标准,大力推行无公害有机茶种植模式。在全县重点产茶乡镇建立“松阳银猴”标准化绿色农资专卖部,加大对农资的源头监管,保证茶叶的质量;对全县所有茶园开展土样测试,掌握土壤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茶园“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全县有7.1万亩茶园加入到合作社,实行统防统治。同时综合采取生物、物理防治技术降低茶叶种植环节农药残留……目前,松阳县茶叶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达9万多亩,通过无公害以上认证的茶园基地达6.1万亩,其中全县已获有机茶认证面积达0.35万亩。种类齐全的品种、良好的品质以及生态的种植模式,为做强松阳茶产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松阳茶农俯身茶园,但眼盯市场。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加工什么。从绿茶到红茶、黑茶,从螺形茶到直条茶、针形茶、然后到速溶茶粉,无一不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创新。这成为松阳茶农占领市场的制胜法宝。

  新兴镇上安村的刘伟明原来是加工绿茶的好手,自从了解到市场上红茶加工需求量较大的商机后,他自费跑到福建去学习,回来后经常与其他红茶加工户切磋技术。如今成了红、绿茶加工的“双能手”。

  松阳茶师:走南闯北   开拓市场

  要将产业链前段的“茶”换成“元”,除了依托松阳的浙南茶叶市场集散功能,还离不开松阳本地以及那些走南闯北的茶商们。

  新兴镇横溪村的孟文化是较为典型“松阳茶师”。1994年,他从种茶起步,经过不断摸索成为全县较早一批获得松阳茶师资格的炒茶人,现在,他成为一名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商,不仅有加工厂,还在浙南茶叶市场里有自己的商铺,在全国各地还有一批较为固定的客户。据统计,松阳目前已产生像孟文化这样从茶农或者制茶人“转型升级”而来的茶商500多人。

  “松阳茶师”的名气越来越大,他们中不少人前往川、湘、贵、鄂、闽等产茶省,建基地、宣传推广松阳茶种植、加工技术,获取原料加工名优茶,然后运回浙南茶叶市场销售,形成了良性的生产、加工、销售循环。其中,外出茶师回乡销售的茶叶总量,占浙南茶叶市场销售额的近四成。同时,松阳还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3500多名外地茶商活跃在松阳。正是这样一批能征惯战的茶师、茶商,松阳浙南茶叶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省之首。2012年,浙南茶叶市场茶叶交易量达6.78万吨,交易额突破34亿元,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松阳人走向全国,在外生产,回乡销售,因为他们背靠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市场——浙南茶叶市场,松阳茶叶总部经济初露端倪。

  产业细化:围绕茶字   做足文章

  在松阳的茶产业进程中,产业的分工细化,衍生出与“茶”有关的各类小行业,并日趋专业化。

  要想种好茶,必须茶苗好。新兴镇下源口村的村民们率先捕捉到了商机,开始扦插茶苗,专做茶苗生意。该村也成为茶苗销售专业村,去年产值达800万元。像下源口村民一样,不少茶农转型成为茶苗商,造就了一支专门做茶苗生意的营销队伍。近年来,松阳每年繁育良种超过1亿株,不仅满足本地的需求,而且还调往省内外市场。

  质量是产业的生命。茶叶统防统治植保员应运而生。目前全县107家服务组织,负责7.1万余亩茶叶的病虫害统防统治,通过推广应用信息素、生物农药以及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等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有效地防范了茶叶农药残留,2012年松阳共检测579个茶样,合格率达99.83%。同时这些绿色防控技术的使用,还让茶叶亩节约农药成本111.5元,增加产值1779.2元。

  松阳的茶产业也紧紧地跟随着国家茶产业发展步伐,积极探索茶叶深加工,做活茶叶综合利用大文章。浙江振通宏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正荣上马了两条速溶茶粉生产线,在抢占市场先机的同时也掀开松阳茶产业的崭新一页。他介绍,速溶茶粉属于深加工茶类,不仅是生产茶饮料的上好原料,还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实现了茶叶从单纯的“喝”到“用”的转变。

  目前松阳茶业精深加工开发主要涉及茶提取物、含茶食品、茶保健品、茶籽油等。在2012年国际(杭州)茶资源综合利用学术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上,松阳参展的速溶茶粉、茶叶香肠、茶叶年糕、茶叶熏腿等4个产品分别获得了“科技奖”、“创新奖”。这些喜人的发展变化,反映出松阳茶叶加工行业正逐步实现由粗散向精深的转型。据初步统计,目前松阳茶叶深加工年产值已突破2亿元,潜力巨大,前景美好。

  “松阳模式”的核心就是全产业链发展,并与“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的茶产业总部经济发展相呼应,辐射和带动周边及全国100余万亩茶园,构成了战略纵深和空间优势,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不仅催生了一批新型的职业行当,像销售各类加工机械的茶机商,专门负责茶园修剪的茶园“理发师”,茶叶代购商、采茶工中介等等,这些细化出来的涉茶行业,随着茶产业的发展纷纷焕发出勃勃生机。还逐步从蚂蚁战术向龙型构架转变,形成了以浙南茶叶市场为龙头,以振通宏茶业公司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龙身,以“走全国、种全国、卖全国”创业大军为龙爪、龙尾的产业格局,不断推动着松阳茶产业转型升级、健康持续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