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丰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江西省永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充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认真履行服务“三农”的宗旨。把支持农民致富,扶植农业产业、推助农村经济建设等工作作为重点,求真务实地打造“农民喜爱的乡村银行”。
截至2013年2月底,江西省永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各项贷款余额17.78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6.81亿元,涉农贷款占比达94.5%。该联社连续四年被永丰县政府评为“支农先进单位”和“支持县域经济贡献单位”,2012年被金融部门评为服务“三农”先进单位。
一份真情 让农民致富
该联社充分发挥长期扎根农村、与农民兄弟零距离接触的优势,帮助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
“小额农贷”是江西省农信社首创的、具有普惠性质的信贷产品,其推广旨在帮助农民获得发家致富的资金“源动力”。目前,永丰县联社小额农贷余额达3.3亿元。
“当我们一无所有,穷得只剩下‘农民’一个称号时,唯一肯借钱给我们的只有信用社。”永丰县鹿冈乡农民宋誉云辛酸而又充满感激之情地说。
宋誉云,出生在贫困的家庭,没读完初二就辍学到上海打工,两年后学到了一技之长,就想开个店。当时在农信社借款1万元,后来经过打拼,生意逐步做大,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是农信社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起初在上海做一些零打碎敲的装修生意,那时说有多苦就有多苦,但从心底感谢农信社的贷款支持,我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农信社的感激之情,只有把诚信和忠实当作回报。”他脸上挂着感激的笑容。
这只是永丰联社帮扶农户的一个缩影。
一份真情 让农业发展
永丰联社根据当地典型山区农业的特点,加大信贷投放,加强支持养殖业和种植业。目前,有信贷来往的养殖大户有726户,种植户513户。
在采访的过程中,该联社理事长黄云根如数家珍地道出各地的特色项目:谭城的大棚蔬菜、坑田的养猪、鹿冈的白茶、小溪的灵芝、沙溪的西瓜等等,农信社引导他们走上了规模化、技术化、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陈福根是永丰县开心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新福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在农信社有4笔贷款,累计金额350万元。信用贷款个人授信60万元,保证贷款担保公司担保100万元,抵押贷款90万元,股金(农信社参股)贷款100万元。养殖规模母猪900头,肉猪存栏3000头,占地300亩,猪栏面积3万平方米。
要了解他的故事,得追溯到1998年。
1998年,陈福根夫妻双双下岗。“2001年我决定养猪,东借西凑,凑到了3万元,买了9头母猪,当时没经验,饲料钱没着落,加上养猪受益周期要两年以上,山穷水尽的我向信用社求援,信用社的2万元贷款,让我看到了希望。”陈福根仍记忆犹新,“那2万元可是救了我全家的命啊!”
“病疫防治和‘价格过山车’都暗藏风险,2003年和2006年两场猪疾病,几年的积蓄一扫而光,是农信社的扶持多次帮我渡过难关。”他回忆说。
在谈起农信社服务时,陈老板更是露出满意的微笑。“现在也有其他银行找过我,并直言贷款利息比农信社低,我一直没有答应。”
一份真情 让农村变美
永丰联社还积极探索适应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支农方式,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农村由原来的传统产业朝着多元化的经济方面发展,信贷需求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农信社应不断拓宽支农领域,引导农民投入到高效益的特色农业中去。”联社理事长黄云根深有体会地说。
此外,该联社还积极支持农业特色项目、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打工族经济的发展。
“农信社为我在山上开了一家‘绿色银行’。”江西联惠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北军自豪地说。
“公司主要生产松香、树脂等,因为自己有4万多亩山林,其中有近2万亩是成林山,生产原材料充沛。”黄北军告诉记者:“都是农信社帮了大忙。”
黄北军的外号是“绿色银行”的“行长”,他成为“行长”,还得从他14岁那年说起。14岁的他没钱读书,为了生计,把这个乡的土特产拉到另外一个乡去卖。
1998年,黄北军花6000元“买”了一座荒山坡造林,2007年被信用社评为第一批黄金客户,借了20万元贷款。那时他用贷款大面积“买”山,到2008年时用林权抵押的方式贷款200万元。以后每年都要“买”山,育林造林。
“现在真正感受到了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如果不是农信社贷款给我,我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在我圈内朋友中98%的老板都是农信社贷款扶持起来的。农信社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黄北军感慨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