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对于“三农”的不断投入,农业将走上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农信社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主力军,在信贷支持新型农业发展方面应有新的思路,笔者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找到支持新型农业发展的重心。对待支持的项目要一切以国计民生、富民强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气候、环境差异大,各区域金融部门在支持农业发展的工作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找准支持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点,加大对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个性化农业的信贷支持。
第二,改善金融产品品种。在原有联户联保贷款、信用贷款、质押贷款、物权抵押贷款等品种的基础上,根据新型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在贷款方式上,逐步完善现有贷款模式,向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土地使用权、财产权等作为抵押方式,以家庭农场为主要贷款对象 ,以“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 的贷款模式,多元化地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第三,结合政府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单纯的信贷支持不能解决农业发展,只有和政府、农资机械部门、农业科技(农业大专院校)部门和新型农民,建立成金融+政策+科学技术的合作体系。国家给予农业发展优惠政策,得到金融部门信贷支持的同时,首先要让农民掌握农业科学种植和要上项目的科学管理办法、知识。使之得到第一手的科学管理的先进理念,种田得到优质的良种、优质化肥、农药;养殖得到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管理水平;农产品加工项目要有相关的管理办法等。使项目投资者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信贷资金有安全保障。
第四,向支持规模化农业方向转化。家庭是历来农业经营最有效的主体,问题是家庭经营规模小,不易科学管理机械化作业、成本高、风险大。必须实现两个转变,经营要向采取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化。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使农村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把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特长发挥出来。
第五,增强农户的诚信意识。农信社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正确地运用和宣传;大力搞好“百千万”工程即:一百个专业村、一千个致富带头人、一万个专业户;进一步加强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活动,不断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为信贷资金良好运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