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的方向,对记者来说是一项由内到外的挑战,更是一种职责。
“世界变化太快了,要不停地学习,不然会被抛下。”这是前几天记者和同事在江西采访一家铝合金企业的董事长时,他聊起的感受。
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幽默健谈,还泡得一手好茶。若不是他自己说出来,谁也想不到他只念完了小学,16岁起就在外打工谋生。
已经人到中年、事业有成的他,说起自己的学历,语气里带着遗憾:“现在总感觉知识不够用。”他办公室的墙边立着一个大书柜。据他说,他每天都必须抽出时间学习,怕被飞速发展的时代落下。
他的话,我深有感触。
记得刚工作时,我恨不得一天掰做几天用,不停地用专业知识浇灌自己。如今,有了一段时间的积累,我已经能比较熟练地完成工作。偶尔会有困惑,接下来,应该如何发展?
这次的江西采访,未能谋面的某生态园区董事长为我找到了答案。说是未能谋面是因为,采访时,该董事长正在国外学习,接待我们的是负责业务的陈总经理。在园区内参观时,陈总经理指着一段看起来已经枯死的树干,语气很是自豪:“我们董事长能让它重新发芽。”
这位让陈总经理赞不绝口的董事长,是个精通植物嫁接的技术型人才。在园区的紫薇文化广场,生长着一株株形态各异的紫薇树,陈总经理告诉我们:“这些紫薇一株能开四五种颜色的花,都是董事长嫁接的,董事长喜欢搞研究。”
已经是紫薇嫁接技术专家的该董事长,不断创新思路、开辟新的领域。园区的林荫道上,相对长着两棵山茶花树。树的茎叶都一样,却开出了不同的两种花。一棵花色红白相间,花瓣大而舒展;像天边流动的云霞;另一棵花色粉红,花瓣密密小小地蜷在花蕊边,像含羞的美人。两棵山茶花树相映成趣,让人啧啧称奇。陈总经理说,这也是董事长的新创造。熟练掌握了紫薇嫁接技术的董事长,转而在更多种类的植物上开创新的生机。
虽然未能谋面,但园区处处可以见到该董事长凝聚心力的作品。达到专业的顶峰之后应该如何?该董事长转变思路、不断开拓的做法正是最好的诠释。
工作的历练,增添了我的动力,也开拓了我的眼界。作为一名记者,不仅要有洞察的眼光、专业的素养,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则需要精通采访技巧,融入新闻一线,和采访对象聊得来,对事件看得透,挖掘出一般人看不到的新闻故事。前行的方向,对记者来说是一项由内到外的挑战,更是一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