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3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复混肥协作网第六次座谈会召开, 16家龙头企业携手:
发挥正能量 ,开启复混肥产业“暖春行动”

□ 本报记者 张琴 郑敏

  3月12日,由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主办、湖北鄂中集团承办的复混肥企业协作网第六次座谈会在湖北荆门召开。会上,湖北新洋丰、金正大、深圳芭田、新都化工、史丹利、江西开门子、山东鲁西等复混肥行业16家龙头企业代表就2013年春耕用肥供需情况、国际市场形势、原材料价格上涨、优惠政策取消等话题进行深入交流,并对今年市场行情进行预测。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由于复合肥春季需求量较大,去年冬天国内市场储备不多,而且原料价格相对处于高位,预计随着春季市场启动,在3月底和4月初复合肥市场相对较好。但尽管如此,近年来,在传统复混肥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尽管企业产销情况年年增加,而盈利水平却不容乐观,因此代表提出,复混肥企业亟需加强协作,苦练内功、创新产品来提高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产能过剩,行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

  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生产磷肥1693.3万吨(纯养分),同比增3.2%,其中实物量磷酸二铵1459万吨,同比增13.2%;磷酸一铵1328万吨,同比增3.8%;复混肥3264万吨,同比增11%。

  尽管市场销量一直保持稳步增长,但复混肥行业的盈利状况却出现了明显下滑。据统计,2012年1-11月,我国磷肥和复混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3854.5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利润161.9亿元,同比下降20.1%。在此次座谈会上,这一现状也被代表多次提到,绝大多数企业在2012年的经营中,销量不断上升,而盈利水平却不断下滑。不少企业在会上表示“日子很难过”。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修学峰分析认为,尽管近年来我国磷复肥行业飞速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产能过剩十分严重,行业集中度低,截至2011年底,我国已形成的磷复肥生产能力约为2150万吨(实物量,下同),而农业实际消费约为1200万吨,产能过剩950万吨。二是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如山东等5省产量占总产量的82%,而5省的消费量仅为总消费量的34.2%,原料大进和产品大出增加了物流成本。此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氮磷钾养分配比多达4000种,并且都是以通用型的居多。产品设计针对性差,不能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规律,养分不足和养分浪费并存。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对于今年的春耕市场,尽管业内人士认为总体形势不错,由于去年冬储储备量不大,随着春季市场启动,部分地区出现阶段性货源紧缺,对短期市场有一定支撑作用。但从整年市场看,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背景下,磷肥产量将略有增加,需求没有明显提高,国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因此,整体来看,与会代表认为,全年市场或将保持相对平稳,不利因素稍多,支撑因素稍偏弱,由于复合肥是加工企业,受国内仍有经济通胀预期以及运费、原材料上调等因素影响,导致成本上升,价格或将会以稳为主,不排除阶段性微调。

  创新发展,走出传统肥“竞价”误区

  在磷复肥行业,尽管产能过剩早已成为事实,但在几年前,过剩似乎更多的还像是大家的一个对市场的担忧,而近年来逐年下滑的利润率却让这个担忧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营噩梦。

  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海群就表示,产能过剩对市场影响的直接体现就是无序竞争和对化肥总量刚性需求之间的矛盾。从农业角度说,厂家的过度竞争一方面必然使得化肥用量超过实际需求量。而与此同时,竞争的白热化也使得不少企业为了占有市场而不断打响价格战,一再降价,甚至亏本销售。这也是近年来复混肥市场产量增加而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

  在此次座谈会上,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在增加产销量的同时,如何将产品销售转化成正常的利润。不少复混肥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逐步走出竞价误区,努力提高产品的市场价值,而不再是盲目追求销量、抢占传统市场。

  山东鲁西化工磷复肥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徐广河就表示,面对市场困境,鲁西化工也在积极寻找出路,在开发新型肥料产品、营销服务战略调整方面下力气,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认为,复合肥销售进入品牌化时代,尽管不少复合肥销售是通过低价促销,但事实上,真正有技术含量的产品和品牌有优势的产品还是可以和普通产品在价格上拉开差距,企业还是会有利可图。成都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晓霞也表示,普遍来看,去年新型肥料产品由于避开了同质化竞争,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因此开发新产品、丰富产品多样性也是企业的盈利点之一。

  除了在产品上着力外,也有不少企业在创新营销服务模式上进行突破,安徽司尔特肥业公司市场部经理李霞介绍说,司尔特从服务入手,开展农企对接,实施大配方小调整,同时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根据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向的调整来加强对业务员和代理商团队的管理和培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在抢占资源、积极往产业上游延伸以及多元化发展方面,也有不少企业开展了诸多尝试。湖北鄂中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才超也提出,去年在磷复肥主业经营比较困难时,他们积极往上游延伸,收购了矿山,既服务肥料主业经营,同时又增加了企业的后劲。他们还积极在房地产等其他领域进行探索,多条腿走路。江苏绿陵公司也积极发挥优势,发展工业级和饲料级磷酸一铵,为产品打开新的销路。

  积极协作,充分调动行业资源

  作为行业性协调会议,在行业普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加强协作、充分利用行业资源、谋划行业发展成了本次座谈会代表共同的心声。

  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供应部部长于恒胜提出,当前产能过剩已经十分严重,而仍然还有很多企业出于靠近资源或是市场的考虑,纷纷在异地建厂,其结果是更加剧了行业过剩程度,希望协会在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上制定规划并进行引导。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复合肥事业部总经理助理陈亮也提出,希望协会能统筹协调,让行业大量的闲置产能充分利用,同时还呼吁行业不要再依靠产能的扩张来发展,而是通过服务和技术等方面来提高盈利水平,并赢得发展。刘晓霞说,现在全行业复混肥有2亿吨的产能,加上现在运价上涨,为此建议探讨实行一种不同厂家同一配方产品的互换模式,这样既解决了资金流的问题,也节省了运输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同一个市场上没有必要每个企业都重新建厂,从而实现行业资源合理的最大化利用。

  取消优惠,加快行业整合速度

  在此次座谈会上,关于化肥行业铁路运费等优惠政策的取消也是大家关注热点。与会代表认为,尽管优惠运费的取消提高了企业成本,但随着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化肥行业所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取消将是大势所趋,这也将进一步加速行业的洗牌整合进程。对于协会来说,要做好引导工作,而企业自身也要及早准备,积极应对。

  此外,企业代表还提出,复混肥行业和其他肥种相比有其特殊性,不仅产能大,还存在门槛低、企业多且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更需要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以及龙头企业协调作用,让大家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企业不仅要加强自律,做到不做假肥、不偷含量、不炒概念、不乱标识,同时还要敢于站出来打假,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和行业协会维护市场秩序。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