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供销合作社自2009年启动“新网工程”以来,按照政府引导、供销合作社承办、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系统各级供销合作社完成了市政府制定的网点布局和建设目标任务,实现了龙头企业由无到有、经营阵地由小到大、终端网点由少到多、体制机制由旧到新、供销形象由差到好、体系建设由点到线的全新局面。
体制完善 机制灵活
对于龙头企业的培育,郑州市供销合作社尝试建立完善的体制结构,严格按《公司法》的要求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龙头企业的股东资金做到真实到位,杜绝股本金不到位或到位后抽逃的现象。股东数量要适当,不少于5个。股本结构要合理,股本构成既要有集体股,又要有个人股,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总股本金不宜占据绝对控股地位;个人股要兼顾系统内外,尤其是要吸纳社会上区域品牌代理商和超市经营者入股,避免绝对控股和一股独大的现象。股本总额要逐年增加,以适应业务配送和经营的需要。
郑州市社通过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起一套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真正能把懂经营善管理的系统内外人才通过公开招聘、高薪诚聘、合作交流等方式引进来,并通过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薪酬激励机制真正能够留住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制定风险管控制度,依法成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科学有效运作。建立灵活的经营机制,以网点为基础,强化连锁经营;以资本为纽带,加强系统内外的联合与合作;以利益为支撑,扩大连锁配送能力;以业务为核心,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尤其要在整合利用系统内的资源上下功夫,树立大智慧、大网络、大格局、整体一盘棋的意识。
完善设施 增强实力
郑州市社通过不断扩大经营面积,将各类仓储面积至少达到年商品总周转量的1/10库容面积以上;乡镇级超市日用消费品营业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左右、农资营业面积达200平方米左右,具备乡镇区域配送条件的,还要有100平方米左右的物流中转面积;新型农村社区超市日用消费品营业面积要达到200平方米、农资营业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同时,市社要求各级配送中心应具备与其仓储量相适应的机械叉车等装卸设备,购置有与配送量相适应的汽车,建设有与连锁配送相关联的信息中心机房;乡镇级超市具备与经营相关的POS机、监控、消防设施设备及区域配送所需的小型汽车、机动或电动三轮送货车等设施设备;新型农村社区超市至少具备与经营相关的POS机、机动或电动三轮送货车。另外,所有“新网工程”办公及营业场所均要使用标准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标识,所有与“新网工程”建设有关的场所,均应按照市供销合作社推广的设计格式,材质统一使用有间隙彩钢。标牌的大小应以大方、醒目、与周边协调为宜。
在完善设施的基础上,市社还通过银行贷一点、职工集一点、社会融一点、政府扶一点等措施,不断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适应日益扩大的业务经营和管理需求;严格按照市社《关于十二五期间新网工程建设规范提高标准》的要求,抓好落实和提升龙头企业的资产总额、年销售额、利润、年股本收益率,自有直营超市等配送中心的配送额、配送单品、配送覆盖率等,乡镇级超市的营业额、经营单品等方面,增强经营实力,尤其是各龙头企业要重点从直营超市建设抓起,真正掌握连锁经营的掌控力,把配送延伸到其它网点;通过广纳贤才、高薪聘请、加强管理、凝聚人心等举措,塑造一支高效、敬业、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团队。
弘扬文化 效益兼顾
郑州市社要求各“新网工程”建设参与单位在“为农、诚信、创业、合作”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精神的主流文化引导下,培育自己的核心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带动和促进连锁经营业务的拓展。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坚守企业的经营和服务宗旨,成为消费者信得过的经营实体;坚持为“三农”服务、为市场经济繁荣的价值取向,不断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恪守社会主义道德行为准则,成为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竞争主体;坚定培育“郑州供销”品牌的信心和决心,宣传好、发扬好、维护好共同品牌。
同时,通过几年的努力,要真正做到能让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供销合作社有一个重新的认识,让“新网工程”建设带给老百姓的实惠深入人心,让郑州供销的品牌家喻户晓,以提升社会效益;珍惜政府扶持的机遇,务实重干,抓好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实力。
据介绍,到2016年,郑州市社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要达到15个,达标乡镇超市达到184个、达标城区超市80个、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超市80个,以上三类超市由龙头企业直营的比例均要达到80%以上。每个配送中心的配送额要达到5000万元以上,连锁网点配送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经营连锁化、采购联盟化、仓储机械化、商品配送化、流通现代化、业务信息化、服务社会化、超市标准化、人才专业化、供销品牌化的“十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