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3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晨露暮雨 处处菩提
——访北京露雨轩茶楼创始人张赞
□ 本报记者 刘 旸

  露雨轩茶楼创始人张赞。
  双秀店一楼的别致雅间。
  茶楼神龛里供奉的佛像。
  佛教风格的包间设计。
  双秀店内供奉西方三圣的佛堂。

  露雨轩茶楼成立于1999年,在京共有3家分店。和平里分店以中国皇家宫廷特色为主题,牡丹园分店及双秀分店则主要弘扬佛教文化。露雨轩作为京城首家弘扬佛教文化的自助式茶楼,装修档次高,经营中渗透着深厚的文化理念。它将“禅茶一味”融合在文化推广与品牌建设之中,健康的素食斋饭传递着佛家的向善理念,受到众多顾客的喜爱。

  佛教,对于我而言,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在我的感官认识里,它普度着芸芸众生,却又始终令我们抱有仰望的姿态。我虽不是信徒,但也持着由衷而发的敬重之心拜访过不少寺庙,踏访露雨轩茶楼却是一次特别的问佛之行,让我深深地感触到禅与茶天然合一的渗透交融,或多或少地了悟起露雨轩所蕴含的“晨露暮雨,处处菩提”的玄机。

  晨露暮雨  结缘于茶

  佛家讲究因果之说,所谓万物之间皆有缘分,我与露雨轩的缘正是始于茶。一个暖冬的午后,我带着敬畏心推开了露雨轩双秀店的朱红色扇门,印入眼帘的是一尊提篮菩萨像,慈眉善目间将佛家存善法理尽收眼底。佛香萦绕中,梵音袅袅于耳,置于左方茶亭旁的弥勒佛似乎感受到我环视而来的目光微微笑起,安抚我这颗不懂佛法的局促心。

  沿右而行,身着红色古典茶服的茶艺员将我引至会客的茶案旁,静待茶楼主人的出现。须臾片刻,这位30出头的年轻创始人面带笑容坐在我的对面,将一杯刚刚出汤的红茶端送到我面前,在茶的香蕴升腾中开始了漫谈。

  这是我与同为北京人的张赞先生第一次会面,也是《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继2004年后再一次拜访他。初见面,张赞给我的印象是沉稳中透着内敛,眼神之中闪烁着睿智。他告诉我,露雨轩成立于1999年,目前在北京已有三家分店。21岁时,他独立创办了露雨轩的第一家茶楼——以中国宫廷特色为主题的和平里分店,在当时竞争激烈的茶楼行业内受到了好评。自小生长于故宫附近的他,耳濡目染之中喜欢上了宫廷文化,加之父亲喜好收藏明清家具等古董,将宫廷文化作为第一家茶楼的风格样式成了上上之选。

  2004年,茶楼行业开始走下坡路,新兴服务行业出现,大型休闲场所抢占着休闲消费市场。很多茶楼因为生意不好,开始谋求转行,或者采取各种促销手段经营,这让茶楼行业变得一片混乱。随着行业的不景气发展,张赞认为此时的茶楼缺乏文化氛围,要想做好长久经营,就一定要为茶楼注入适合时代与群体的文化主题。此时的他恰巧与佛教结缘,他考虑到佛教的受众群体广泛,如果用佛教文化来贯穿茶楼主体氛围,将茶楼做成一个意义上的寺庙,就可以让客人在品茶之余,静下心来感受寺庙气息传递的宁静。张赞为此曾多次拜访寺庙,并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佛教修行,参悟佛教文化,最终仿照寺庙结构,亲自设计了茶楼布局。因此,便有了佛教文化主题贯穿的牡丹园分店与双秀分店。

  当我问及茶楼的经营效益时,张赞诚恳地说道:“作为佛教信徒对待事物不应该有分别心,但是佛教文化不是让人们放弃身外之物,而是学会放下,看淡事物的好坏。作为一名茶楼商人,想要完全置身于利益之外是不可能的。但我会看淡营利的多与少,去思考如何对他人与社会做出回报。我曾对很多人都说过,我不想通过佛教文化去牟取暴利,露雨轩在前期发展的纯利率只有10%,不像很多茶楼的纯利率有40%至50%。我觉得做好品牌文化推广,广积客源,做好会员服务,这些才是露雨轩拓展市场经营的重点。”

  佛度人心  处处菩提

  在露雨轩双秀店内静坐闲谈,让我有种渴望心灵安顿的感觉。思绪彷佛游走于寺庙之中,令我沉浸于心境的平和。室内佛香缭绕,天籁般的梵音倾诉于耳边,目之所及是传递佛教文化信仰的古董物什,而店内供奉着西方三圣的佛堂注视着每一个顶礼膜拜的香客。这一瞬间,我似乎觉得自己是可以被度化的有缘人,在此将与佛结下众生缘。

  对佛教的说法向来不一,有人说佛教是迷信,也有人说佛教是哲学。而张赞告诉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颗信佛的种子,能否生根发芽便是随缘。佛教并不能改变一切事情,但它却可以载渡人心,让众生参悟于轮回之间。正如“露雨轩”,有露才有雨;反之,有雨也才有露。世间万物无不是轮回之象,两两相生,所以佛家才讲究“看破”。

  望着杯中色、香、味被汲取而尽的茶叶,张赞意味深长地对我说道:“禅茶一味,茶和人生也是有相似之处的。茶的生根、发芽、采摘、加工如同人的一生,人成长的时候像茶一样被呵护、灌溉,踏入社会的时候好比茶被采摘后,需要经历加工的各个过程,通过社会的磨练变得更具魅力,拥有陈茶般的香醇气息。当茶冲泡到最后的时候,又回到了最初采摘的状态,叶子舒展,被倒掉融入土壤,然后再化作作物轮回再生。我们也终究要如此轮回,过好当下的每一天,多些看破,便会感到处处与菩提同在。”

  采访到了尾声,我想我已有了些许了悟。或许正如张赞所说,晨露暮雨,无论是晶莹剔透的细小露水,还是傍晚突然变天而倾落的雨水,带给我们的都是感官上的冲击。它们都是因果的存在,如梦幻泡影轮回在有无之间。露雨轩的存在,也是佛度人心的一个轮回吧!它的意义不在于装潢设计有多么的堂皇,也不在于文化气息有多么的独特浓郁,而在于它让我们从禅茶之中品味出精神的向往与心灵的宁静。在这里,它为过往之人搭建了一方和静的心灵庙宇,为前来的“香客”种下一个善因,期待一个善果……


  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点评:

  露雨轩茶楼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地区,靠近元大都遗址公园,雕梁画栋的门头设计,威武庄严的石兽,金光璀璨的牌匾与高悬的红灯,不熟悉的人很容易将这里当做是一处皇家别院。

  缓转朱门进入露雨轩茶楼正堂,便被堂内极致精美的设计所吸引,茶楼大堂内供奉着多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室内装饰风格亦融合了佛教建筑的神韵。堂内多以金色为调,在金瓦、金帐的衬托下,佛像显得更加优美与慈祥。茶楼内各样精美的明清家具,令人叹为观止,走廊与天花处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游走于廊内,不似是在寻常茶楼之内,倒像是游赏于皇家寺院一般,细致的画工将这廊壁与天花装饰的宛如仙境一般。茶座的设计上更是不落俗套,设计师并没有采用寻常茶桌茶椅,而是以木质雕花镂空的榻椅为座,轻倚古榻,别有一番风味。设计师或用木雕镂空灯饰,或以莲花为装饰,莲花灯饰以佛像的莲花底座遥相辉映,更见茶楼主人礼佛之诚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