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3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对联中的茶香

□ 程广海

  对联和书法、中医、京剧一样,都属于中国的国粹。茶的醇香甘甜与对联墨香的洒脱飘逸相结合,形成了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对联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而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是由朱元璋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推广开来的。我们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种茶、喝茶的历史之久远,那就更不用说了。至于茶什么时候写入对联的,很难考证,而写茶的对联,则是蔚为大观。

  巴蜀之地常常被认为是中国茶最早的产地和茶文化发源的摇篮。川茶之中,又以蒙顶茶最为著名,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美誉。扬子江中的儒泉被茶圣陆羽称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里的水泡茶,那才是名水泡名茶,品来更有一番落拓江湖的情怀和品茗的情趣与滋味。

  或许四川省产茶多的缘故,此地的茶联也很多。相传一百多年前,华阳县中兴镇的兴盛居茶馆老板请高人撰了一联:“香分花上露,水吸石中泉。”该联言简意赅,运用夸张的手法,凸显了茶的名贵。这家茶馆开张后门庭若市。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来此品茶。

  据考究,最早把茶写入诗歌的是李白。唐天宝年,饮茶之风盛行,李白在《仙人掌茶》诗中写到:“茗生此石中,采服润肌骨。”此后,白居易、皮日休、卢仝等都有茶诗。宋代诗人杜耒的《寒夜》有:“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不仅写的是陈酿香茗,红泥火炉,而是更注重朋友间情感与心灵的交流。

  龙井茶的盛名自不必说,在杭州涌金门外藕香居的一副对联,用的是苏东坡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西湖的美丽和茶的芳香高度赞美。

  清朝末年,当时广州有家有名的茶楼陶陶居,它的茶联是:“陶潜喜饮,易牙喜烹,饮烹有度;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此茶联独具匠心,上联和下联都有“陶陶居”的“陶”字,重复使人容易记住茶楼的名字。

  济宁竹竿巷附近三四十年代有一家著名的茶楼,往来的都是当地的达官贵人,豪华典雅的大门处,请人写了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壶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茶来。”如今,物是人非,竹竿巷还在,茶楼早已无处可寻,不闻当年那飘逸的茶香。

  东坡先生的:“坐,请坐,请上座,茶,泡茶,泡好茶”是写茶最经典的对联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典故:东坡先生在做杭州通判时,一次到一个寺院游玩,接待他的和尚比较势利,以为他是一个普通游客,说道:“坐。”又吩咐:“茶。”后来闲聊几句,感觉他谈吐不凡,有些客气起来,说:“请坐,泡茶。”那和尚知道是大名鼎鼎的东坡先生后,恭敬地说:“请上座。”并吩咐道:“泡好茶!”临走时,那和尚请东坡先生留下墨宝,苏东坡一挥而就,留下这一幅流传千古的对联,那和尚看后,羞愧难当。

  有关茶的对联和诗句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还有一个让人叫绝的是在广东的潮阳海潮古刹有一茶联更为奇特,仅有上联:“吾乡陆羽茶经不列名次之泉”,至今没人对出下联。该古刹建于唐代,有一井叫“问潮井”,这茶联就刻在井台边的一块石碑上。

  这些茶香中的对联,无不表现出了人们对茶的赞美以及饮茶的境界和茶趣,可谓茶香与墨香情景交融,互为一体。

  春节是一家人难得团聚在一起的时刻,也是走亲访友为俗事所累的日子。我们不妨闲下心来,看着家里那红红的春联,闻着那飘逸的茶香,忘却一切烦恼,把自己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让那颗有所累的心在春联中熏染,在茶香里浸泡,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过一个有文化品位和浪漫情调的春节。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