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只见过饮水机,没见过饮茶机。在日本常见到饮茶机,没怎么见过饮水机。日本的自来水一般都达到可直接饮用的卫生标准,打开自来水龙头就可以喝,所以一般没有设置饮水机的必要。但是,日本却很需要饮茶机,因为日本人的生活离不开茶。
自从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回茶种,著《吃茶养生记》,大力提倡饮茶之后,茶便渐渐和日本人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日本有句俗话叫“日常茶饭事”,指的是经常发生、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现象,似乎和本文风马牛不相及,但不可否认,这句俗话的产生和流传,是以“茶”和“饭”紧密联系的生活习惯为基础的。日本人吃饭离不开茶的生活习惯,大概在江户时代便 已形成。在刊于1836年的《江户名所图会》中,有一幅描绘一家农户在田边席地而坐、休息吃饭的情景图画——席子上摆着一个茶壶,茶盘里有两个茶盅。可见连田间劳作的农夫吃饭都离不开茶。昭和时代的作家内田百间在一篇散文中回忆说,在他任教学校的教工食堂,有两三个穿白褂子的服务生提着茶壶在餐桌间穿梭着给用餐的教职员送茶。现在,无论是单位食堂还是商业餐厅,没有不给用餐者提供茶水的,用“无茶不餐”来形容“茶”和“饭”在日本人饮食生活中的密切关系似乎并不为过。
但是,食堂或餐厅要为人数众多的用餐者提供茶水显然是一个很繁重的负担。于是,日本人发明了饮茶机。据琦玉县入间市博物馆的资料显示,最早的饮茶机是1965年面世的。早期的饮茶机只能放出一种茶饮料,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和改进,现在一台饮茶机同时备有红茶、绿茶、乌龙茶以及咖啡等多种冷热饮料供选择。一般的饮茶机用的都是茶粉,可免去清除茶渣的麻烦。但是,茶粉泡的茶终究不如茶叶泡的好喝,所以,也有些饮茶机还是采用茶叶冲泡的方式。
饮茶机不仅设置在工厂或学校的食堂、商业性餐厅以供用餐者的饮茶需要,公司职场设置饮茶机的也越来越多。按日本职场的习惯,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是工间休息的饮茶时间,一般都是女职员为同办公室的男职员沏茶,并挨个送到桌上。沏茶并非女职员的工作职责,劳动合同上绝不会有这样的条款。但日本人说,正因为不是工作职责的“分内之事”,才体现她们作为女性的温柔善良,男职员喝茶时才会心存感谢。设置饮茶机后,免除了女职员沏茶的“分外之事”,但同时也剥夺了她们展示温柔善良的机会。原来这事也得一分为二。
不过中小学设置饮茶机就应该是有利而无弊了。据报道,静冈县袋井市给所有的小学配置了饮茶机,目的是为了利用茶叶的药理功效预防流感,并扩大茶叶消费量,促进地方茶产业的发展。有些医院在候诊室设置饮茶机,让患者喝喝茶,顺顺气,以消除候诊时的焦躁感。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市民公共设施也会在大厅、会议室或休息室设置饮茶机以提供茶饮服务。公共场所的饮茶机一般都是免费的,收费的称为自动饮料售货机。
医院等公共设施的饮茶机一般都配有纸质或塑料的一次性茶杯,但纸质茶杯的大量消费有悖节约自然资源的理念,塑料的大量使用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在环境保护主义者的倡导下,日本各地正在开展“My Bottle, My Cup”运动,号召大家外出时尽量带好自己的水壶或自己的茶杯,以减少纸质茶杯的消费和塑料杯、塑料瓶的使用,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在提供饮茶方便的同时,也不能忘了节省资源和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