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3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规模化养殖破解生猪产业难题
——“死猪投江”警示养猪行业应走健康发展道路
□ 本报记者 张成

  3月初,大量死猪漂浮黄浦江上,再次把养猪业推到了风口浪尖。然而死猪江葬黄浦江风波未平,陕西又传出死猪漂浮渭河。实际上,不仅仅是上海、陕西,在不少地方,都发现过死猪投江,2011年湖南娄底居民就反映资江中漂着死猪,2010年浙江钱塘江同样被猪尸困扰过。

  根据国家规定,病死猪应当无害化处理,进行焚烧或填埋。2011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下达了《关于做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相关工作的通知》,规定对病死猪无公害化处理每头可领取80元的补贴。  

  针对嘉兴等地养殖户乱扔死猪,养猪散户面临哪些问题,以及如何引导规模化养猪的健康发展,从而带动养猪业的转型升级和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避免类似事件屡屡发生,日前记者对有关专家以及一些从事生猪饲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养猪散户进行了采访。

  养猪散户:养猪门槛低 抗风险能力不足

  “少数病死的猪,一般会挖个地窖给埋了,但是死猪数量多,没那么多人力挖坑,就扔到河里冲走。”养猪散户杨军如是说。

  杨军是陕西榆林人,5年前,看到邻居们都在办养猪场,他也借了几万元修了猪舍,买来了几头母猪,开始了自己的养猪生涯。5年后,杨军算了一笔账,养猪5年,平均每年收入一万多元,扣除人力、饲料等成本外,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由于规模小,再加上为节省成本没有雇人帮忙养猪,自己只能既当老板又当工人。但最担心的还是每年夏季到来,这段时间是猪瘟的高发期,因此不得不顶着酷暑,每天去打扫圈舍,以保证猪舍的清洁。如果生猪患上猪瘟,经济损失不说,还得雇人掩埋,最后算下来,还不如出去打工。”杨军对记者说,“不仅仅是我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其他的养猪散户也会遇到和我同样的问题。”

  “近年来,散养户在急剧萎缩。”陕西省榆林市畜牧局高级畜牧师李彩英说,国内养猪门槛低,散户猪场舍不得硬件投资,还盲目从国外大量引种,导致猪流动无序,疾病猖獗。同时,饲料成本高、猪药费高、人工工资高,养猪自动化程度低、养猪效率低也是养猪散户面临的困境。此外,散户养猪场在猪粪污染方面,无土地配套消化,尤其是在疫情来临时,对病死猪的处理不能无害化处理,对环境和生态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低、散、乱的养猪模式成了养猪业发展壮大的绊脚石。资料显示,2006年以前全国的生猪生产格局是散养户占75%,规模养殖场占25%,2011年散养只有26%左右。因此,国内养猪业的发展急需规范,门槛亟待提高,疫病净化控制亟待解决,农户的养猪观念亟待更新,规模化养猪的比例亟待增大。

  合作社:规模化养殖 助推养猪业升级

  “由于养猪散户的低、散、乱直接影响抗风险能力、生态环境,阻碍了养猪业的产业升级,所以养猪产业结构正在悄然转变,养猪业正在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化养殖转变,由零散养殖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李彩英告诉记者,“不管是从未来发展趋势还是最新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来看,未来我国生猪养殖都将是规模化的趋势。一旦形成了规模化养殖,将有效减少诸如死猪漂浮黄浦江等事件的发生。”

  吉林省梨树县养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淑香告诉记者,“合作社采用的养殖方式是集体规模化养殖方式,和传统散养养殖相比,在仔猪繁殖、饲料成本、免疫和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集体规模养殖统一采购饲料,每斤饲料可以便宜0.1—0.3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合作社现有农户120多户,每年定期组织农户进行疫苗接种,还对合作社的农户进行防疫培训,提高了农户的防疫意识和专业水平,使得生猪存活率大大提高。这些都是散户无法做到的。”

  “养殖过程中难免会有死伤,一般来说死伤比例在3%—5%。”张淑香说,“管理不到位和疫苗不过关都是导致生猪死伤的原因,空间密度也对生猪的存活有影响。密度过大,会导致猪群相互踩踏,合作社为每头猪设定的空间范围是1.3平方米—1.5平方米。一般死猪处理主要采取深埋和焚烧两种方式,但是由于焚烧费用过高,而且不环保,所以合作社大多采用深埋的处理方式。”

  据悉,近几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迅速,目前基础母猪500头、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约有2500余个,约占全国总出栏的10%。预计到2020年,存栏50头基础母猪或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或养猪企业)年出栏量将达到总出栏量的50%以上。

  专家:加强监管 提高无害化处理能力

  此次发生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引发了各方对生猪养殖监管和死猪无害化处理问题的讨论和思考。正在一线督导的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表示,综合分析,嘉兴生猪死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地生猪饲养量大,散养比例高,正常生猪死亡淘汰数量相对较大。二是近期当地雨雪寒潮天气多,气温变化大,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圆环病毒感染和腹泻等常见病引起死亡率较往年偏高。根据规定,死猪应无害化处理,但是,一些养殖场户法制意识不强、陋习难改,加之监管和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以及处理死猪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金钱,导致向河道随意抛弃死猪情况仍有发生。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袁剑锋对记者说:“这次黄浦江上游出现的‘死猪事件’,我们从中可以有很多反思,养猪业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同时,应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加强对养殖户的健康养殖和环保意识的宣传,确保生态环保和食品安全。此外,大量死猪出现并非一二日,直到死猪漂到黄浦江松江段,相关部门才发现,其监管能力有待提高。这次之所以部分养猪户将死猪抛在江中,主要还是当地监管部门以及‘死猪’无害化处理的设施投入还很不足,以及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奖补力度和措施还有待提高,同时不同地域或流域相关部门联动能力还不够强,应该做到统一流域共同治理,希望这次事件,能开启一个多地多部门跨域合作的大门。”    


>>新闻链接:

魏志民: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裕丰京安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志民提出关于发展规模化养猪业的建议。魏志民表示,规模化集约化养猪是养猪业的发展方向。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和水资源占有量少,生态环境脆弱,发展规模化养猪业必须坚持节能、环保、节粮、节水的生态养殖方向,这样才能实现养猪业可持续发展。

  魏志民建议,首先要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作为龙头企业的大型养殖公司饲养种猪或同时生产猪苗供应养猪农户,并提供饲料和技术服务,回收农户出栏的商品生猪。通过种养结合,养殖户的土地消纳猪粪尿,实现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良性生态循环,确保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支持农牧结合,发展现代化农业。我国近几年大型养猪企业发展较快,但大型种植企业发展较慢。因此要结合国情出台一些政策支持大型养猪龙头企业建设沼气工程,生产清洁能源和有机肥。龙头企业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种植业,利用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发展现代化农业。最后要实行土地三元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耕地现在大都是二元种植结构,即: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养猪业用粮以玉米籽实为主,如果种植饲用玉米,将乳熟期整株玉米鲜喂或青贮喂猪,与其成熟后的籽粒相比其可消化蛋白质高20%,胡萝卜素高100%。再者,同样一亩地为养猪可种甘薯,其收获的块根和茎蔓总的可消化营养物质比种玉米所产籽实高50%。因此建议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发展土地三元种植结构(粮食、饲料和经济作物)。

欣 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